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关爱·成长——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近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中心小学举行。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云峰介绍,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0.43%,以此推算,全国范围内约有53万名患儿,但就诊率只有1/3。他呼吁,防范儿童性早熟应成为家长的必修课。
王云峰介绍,儿童性早熟先看“年龄范围”,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才能纳入性早熟诊断范围。以此为前提,需在医院进行相关激素检查,同时还要结合患儿性发育状态、性征进展情况、身高和骨龄的变化、B超检查等结果,由医生综合分析。需提醒的是,不少人认为的“长不高”或是“骨龄提前”,并不是诊断性早熟的特异性指标。
性早熟要不要治疗?王云峰表示,主要是看孩子过早发育,会不会影响最终的身高,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等。目前的治疗药物,国际上唯一通过临床试验认可的只有长效的GnRHa(如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另外,心理治疗和疏导也要同步进行。家长和老师应留意孩子情绪的变化,帮孩子建立对性发育的正确认识,避免出现自卑、焦虑等情绪。
此外,预防儿童性早熟,应避免含有激素的滋补食品,尽量减少高热量食物、反季蔬果;孩子睡眠期间不宜开夜灯,对于看电视、用电脑等需节制,注意避免孩子接触带性暗示的影视或话语,营造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环境污染,特别是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等物质及降解产物,都能够产生一系列造成内分泌干扰物,导致儿童过早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