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人的印象里,高血压 “偏爱”老年人,很少与年轻人扯上关系。
但近些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随着许多勇敢的“高龄妈妈”的涌现,有一个和高血压相关的词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它就是妊娠期高血压。
江苏淮安的孟女士在怀孕8个月时,出现头晕、呕吐症状,刚开始时以为是孕期的正常反应,直至有一天突然失明,家人赶紧将其送去医院就诊。
让人揪心的是,医生诊断孟女士处在子痫抽搐前的状态,一旦出现全身抽搐,母子都会有生命危险。万幸的是,医生随即实施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最严重的阶段。妊娠期高血压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金刚”。
今天,药娃就和准妈妈们聊聊妊娠期高血压的安全用药。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所见的一组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和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今天我们着重说一下前两种类型。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两次血压监测至少间隔4小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无蛋白尿。
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无论有无尿蛋白,往往伴随子痫前期严重表现。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是指既往存在的高血压或在妊娠20周前发现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妊娠期高血压是否需要用药?
因为担心药物会给胎儿带来伤害,或者认为妊娠期高血压产后也会恢复正常,不必去理会它,不少准妈妈在遇上妊娠高血压时选择擅自停药,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并且十分危险的。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很大,不仅会给母体的多种器官造成损害,还会影响母体血流对胎儿的供应,损害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严重时发生胎盘早剥,威胁母亲和胎儿的生命!
而降压治疗能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胎并发症,让怀孕的母亲和胎儿均受益。所以把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压控制到安全范围内是关键。
关于降压目标,如果孕妇没有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55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105 mmHg;如果孕妇并发器官功能损伤,则收缩压应控制在 130~139 mmHg, 舒张压应控制在 80~89 mmHg。
降压治疗方案由医师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方案包括:一般处理、解痉挛、降压药使用、镇静和利尿等。
目前,临床常见的妊娠期高血压用药有以下几种:
1、拉贝洛尔
为α、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为妊娠期高血压首选的降压药,比较安全。具体用法如下:
口服:每次50~150 mg, 3~4次/天;
静脉注射:初始剂量20 mg, 10分钟后如未有效降压则剂量加倍,最大单次剂量80 mg, 直至血压被控制, 每日最大总剂量220 mg;
静脉滴注:50~10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 mL,根据血压调整滴速,血压稳定后改口服。
2、硝苯地平
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以快速降压。具体用法:
口服:每次10~20 mg,对于危重者可以20分钟重复一次, 24 小时最大量不超过180 mg。紧急时舌下含服10 mg,起效快,但不推荐常规使用。缓释片每次口服20 mg, 每天服用1~2次。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为头痛和心动过速。
3、尼莫地平
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用法:
口服:每次20~60 mg,2~3次/天。
静脉滴注:20~4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每天总量不超过360 mg。
4、尼卡地平
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用法:
口服:初始剂量20~40 mg,3次/天。
静脉滴注:每小时1 mg为起始剂量,根据血压变化每10分钟调整用量。
5、酚妥拉明
为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用法:
10~20 mg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200 mL,以10μg/分钟的速度开始静脉滴注,应根据降压效果调整滴注剂量。
6、硝酸甘油
主要用于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的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治疗。起始剂量5~10μg/分钟静脉,每 5~10 分钟增加滴速至维持剂量 20~50μg/分钟。
7、硝普钠
为强效血管扩张剂。孕期仅适用于其他降压药物无效的高血压危象孕妇。产前应用时间不宜超过4 小时。
药娃温馨提示:
妊娠期高血压用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口服药物(常用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血压控制不理想,可使用静脉用药(常用药物有:拉贝洛尔、酚妥拉明);
孕期一般不使用利尿剂降压,以防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高凝倾向。
不推荐将硫酸镁作为降压药使用,仅用于子痫抽搐且在产时产后使用。
妊娠晚期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即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
关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果感觉不适及时与医生联系。
本文由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李燕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