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任何现象的发生之前都有明显或隐性的征兆,就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人们往往因为一些反常现象而获得预知,为我们预防战胜它们打好基础。对于孕妈妈来说,一些孕期反应如果能及早感知,及时就医,就能避免发生一些不愿看到的情况。
比如,到了孕晚期后,很多准妈妈发现自己的内裤经常湿成一片,这是“漏尿”还是“破水”?有些准妈妈可真是傻傻分不清楚。下面的方法能让你迅速分清这两件事:
看颜色 羊水的颜色是无色、透明的,偶尔混合少量血液变成淡粉色。
闻味道 尿液有氨水味,羊水没有异味。
看流量 漏尿通常流出的量较少,而羊水是从阴道流出,一般量大,且后续时多时少。
是否可控 孕妈妈可以尝试收缩阴道或用力压迫肛门附近,能停止的就是尿液,不能停止的就是羊水。
要提醒的是,提前破水若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宫内感染、脐带脱垂或胎儿早产等不良后果。因此,若通过以上方法判断不像是尿液时,不管孕妈妈当时在做什么,都务必立即躺下休息,并用旧衣服垫高臀部,防止羊水大量流出,由家人尽快送医就诊。
至于漏尿,应对的方法包括不要做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如:抱小孩、提重物、坐矮板凳、弯腰捡东西等,有慢性咳嗽或过敏打喷嚏的孕妈要及时治疗。另外,还可以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90%以上的准妈妈,孕后期会发现自己一下“肿”了起来,脚丫也“胖”了一圈,甚至连以前的鞋也穿不进去,这正是孕期水肿现象。孕期水肿是不是和饮水有直接关系呢?准妈妈是不是需要限制饮水呢?不妨听听医生怎么讲。
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戴永梅主任介绍,随着宝宝生长高峰的到来,许多准妈妈孕后期体重会大幅度增加,但究竟是增重还是水肿并不难判断。用大拇指压在小腿胫骨处,当压下后,如果皮肤明显凹下去,不能很快恢复,则为水肿。此外,和发胖不一样,水肿非全身性,最容易发生水肿的要数准妈妈的下半身。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准妈妈怀孕期间内分泌发生改变,致使体内组织中水分及盐类滞留,水分增加、盆腔静脉受压、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随着怀孕周数增加,准妈妈的水肿还会日益明显,如果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则更容易引起水肿。
“一般生理性的水肿准妈妈们无需过于担心,无需限制饮水量。”戴永梅讲到,因为孕期下肢水肿是子宫压迫或摄取太多盐分所致,非喝太多水的关系,所以准妈妈仍要适量喝水。此外,喝水能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尿道炎。但也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难消化和易胀气的食物,如红薯、洋葱等,进食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和加强新陈代谢的蔬菜、水果。同时,如果腿部水肿比较严重时,应卧床休息,并用枕头或坐垫将腿垫高,水肿自然就会消退一些。
同时,戴永梅也提醒准妈妈们注意,如果水肿在试过多种方法后仍不见好转,且体重急增,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时,则有可能是患了妊娠中毒症,需立即检查,进行妥善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有位临产期的妇女梦见自己坐在潮湿的土地上,醒来一看,发现自己“尿床”了。此外,这一夜“小便”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多,但是“尿量”却并不多。天蒙蒙亮时她感到腹部阵阵发胀,她估计“小天使”即将来临了,便由家属陪同来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后才知道,原来是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导致羊水流出,临床上表现为“下身”流水,流水可多可少。由于胎膜破裂时并无痛感,因此,许多孕妇并不会立即想到是裂胞而以为排尿(羊水多时)或白带流出(羊水少时)。
胎膜破裂会给母婴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胎膜早破易并发宫腔感染,感染可殃及胎儿。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于腹内。如果是由于胎位不正而造成裂胞,便容易造成脐带脱垂,如果羊水流完,可导致“干产”。此时,子宫紧裹胎体,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胎儿由于供血不足,容易引起宫内窒息,还会引起子宫不协调收缩,使产程延长,增加了难产率和剖宫术机会。由于裂胞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家中,孕产妇又不感到痛苦,所以孕产妇和家属往往重视不够,因而贻误诊治,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要预防裂胞的发生,就得重视孕期营养,孕妇应多吃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重视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则应及早纠正。有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者更应注意。如果有严重宫颈炎症者,在怀孕前就得积极治疗。在整个怀孕期间要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疲劳过度。怀孕期禁止性生活。还要防止腹部外伤和受到冲击。孕期一旦发现“尿床”现象,就要立即就医,以防不测。
当然,孕期反应形形色色,因为每个*质不同,孕期环境各异,宝宝生长发育也有所区别,当孕妈妈遇到各种问题时,要做的就是冷静面对,积极应对,寻医问药,千万不要随意从网上对号入座,别人怎么说你就毫无分别的去效仿,这样可能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