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

【健康素养66条】系列十一: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来源: www.xxswjw.gov.cn
作者: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0-06-11
次浏览
分享到:

       


《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一条: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居传染病之首


       肺结核至少有几千年历史。很难医治,死亡率很高。1944年,美国科学家发现链霉素,这是有效治疗肺结核的第一个药物,如今抗结核药物已有十几种。联合用药,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都能治愈。

       存在的问题是:许多病人不遵医嘱,用药不规范,导致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不仅难治疗,而且成为传染者;还有许多人有病却不知有病,治疗偏晚,而传染期延长;结核杆菌与卡介苗斗争将近100年,结核杆菌的基因在不断变异,因而卡介苗预防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肺结核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居传染病之首。


肺结核的由来


       肺结核在中国古代叫痨病,在欧洲古代叫消耗病。1665年,法国科学家雪尔弗发现患者尸体肺部的颗粒性病变,把“颗粒”称为“结核”,于是定名为肺结核。1882年3月24日,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霍发现肺结核是一种杆菌所致。这一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杆菌的呼吸道传播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大声说话的飞沫中含有结核杆菌,会被周围的人吸入呼吸道而染病。结核杆菌在烈日下只能存活几小时,但在阴暗湿润环境下的存活期、传染期可达几个月。另外,肺结核母亲的结核杆菌可通过脐带血、羊水感染胎儿。


结核杆菌的消化道传播


       结核杆菌存在于肺结核病人的唾液中,污染餐具和食品后,可能发生消化道传播。这不会导致肺结核,可能导致肠结核。但是,只有经常地、大量地感染,才会导致肠结核,即使肺结核病人的家人,也罕见肠结核。若偶尔与肺结核病人共餐,发生消化道传播的风险其实很小。肠结核大多数是肺结核的并发症。


结核杆菌在免疫细胞中休眠


       有一种免疫细胞叫巨噬细胞,它将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裹住并融解,这犹如吞噬。结核杆菌有厚厚的蜡膜保护,被巨噬细胞吞噬却不被融解,反而钻入巨噬细胞体内。其他免疫细胞联合施压,把巨噬细胞中的结核杆菌抑制在休眠状态。可是一旦压力减弱,结核杆菌就会醒来,进入活动状态,冲出巨噬细胞。


结核杆菌在肺细胞中的活动


       人体免疫力强,结核杆菌进入休眠期;人体免疫力弱,结核杆菌进入活动期。它的活动就是繁殖与扩散。它的繁殖导致肺细胞一片片坏死,成为空洞,而空洞成为它继续繁殖的巢穴。繁殖多了就要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各处,形成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肝结核、肠结核、骨结核等并发症。


结核杆菌感染了世界1/3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说“全世界1/3的人都是结核杆菌的感染者,但其中只有5%——10%的人会在一生中发病”。这么多感染者不发病,是因为结核杆菌处在休眠期。有的会发病,是因为结核杆菌进入了活动期。感染人群这么大,是因为进入活动期的人若不治疗,每人每年感染10——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