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新闻

2020年5月7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 宣传司
发布时间: 2020-05-07
次浏览
分享到:

  时 间:2020年5月7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刘新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医疗队领队

  李海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医疗队队长

  王玉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外科护士长,医疗队护士长

  王贵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

  1月26日至4月6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先后分3批派出援鄂医疗队,共135人,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病房。

  今天我们请来了他们的代表,医疗队领队、院长刘新民先生,医疗队队长、副院长李海潮先生,医疗队护士长、大外科护士长王玉英女士,感染疾病科主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来共同回答媒体提问。2020-05-0714:59:07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5月6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上海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上海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27人,重症病例减少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46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确诊病例168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34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6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95例,其中重症病例2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95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85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573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537人。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9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880例,其中境外输入8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2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40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39例。2020-05-0714:59:44

  米锋:

  5月6日,全国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降至10例以下,连续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10天无新增本土疑似病例,连续22天无新增死亡病例。今天起,全国所有县域均调整为低风险。但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继续做好患者救治和康复管理,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严防疫情反弹。

  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5-0715:03:28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领队刘新民院长,我听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把参与这次抗击疫情称作是“全方位”抗疫。请问刘院长您能解释一下“全方位”的含义吗?驰援武汉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谢谢。2020-05-0715:03:44

  刘新民:

  谢谢媒体同志对北大医院的关注。新冠疫情暴发过以后,我们全院一盘棋,前方后方相互配合,全院动员、全员参与,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管理机制,进入备战状态,在第一时间就有170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后,我们迅速就组建了第一支20人医疗队,1月26日出发。随后,医院分别于2月1日、2月7日派出第二批、第三批医疗队。三批队员共计135人,可以说这在北大医院历史中也是派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除了快速响应外,我们这支队伍在科室构成、人员层次上也非常的合理,队伍中共有医生31名,护理人员102名,管理人员2名。31名医生以呼吸、重症、感染为主,同时涵盖了心脏、肾脏、内分泌、血液、风湿免疫等大内科所有亚专业,其中高级职称比例占到了32%;护理人员同样涵盖了各临床科室及辅助科室,同时大家都经过呼吸监护室的专科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具有丰富的管道护理经验。

  正是这样一直专业强、质量高的队伍,保证了我们援鄂抗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4月6日全员返京,援鄂抗疫共计72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接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我们目标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

  先期我们参加过国家联队、北大医学联队共管病房,随后我们独立接管一个重症病区;从2月8日元宵节当晚独立接管病房收治病人,到4月4日病房清零,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15例,治愈出院100例,另有病情好转转下级医院或其他病区6例,转监护室2例。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实现了危重患者“高治愈”,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前方,我们除了这支135人的医疗队以外,我们还有卫健委的专家组成员参与到此次的抗疫工作。感控处的李六亿处长1月21日随卫健委专家组到湖北,参与了雷神山、方舱医院的感控流程设计、定点医院的感染防控指导、医疗队员的感控知识培训以及国家相关指南的编写制定,我们每一位在湖北援助的医疗队员都必须要经过李六亿的培训才能进入病区。4月11日,完成武汉的抗疫工作后,她又于当晚赶赴黑龙江省绥芬河,继续她的抗疫“加时赛”;感染疾病科王贵强主任同样作为专家组成员全方位的参与了医疗救治、诊疗方案编写、科技攻关、国际交流、诊疗培训、科学普及等抗疫相关工作。而在医院的大后方,我们同样承担着驻守阵地的任务,保护好我们首都人民的健康。医院的发热门诊作为一道防线,1月23日升级改造后开诊,承担防控任务,同时开展了核酸检测以及疾病咨询的相关工作。可以说,北大医院专家、队员全动员参与,前线、后方全方位抗疫。谢谢。2020-05-0715:09:3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北大医疗队在到达武汉时是疫情紧急、救治任务最重的时候,需要队员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和当地的救治力量形成合力。想请问一下,我们的医疗队员是如何快速融入当地环境,迅速开展工作的?谢谢。2020-05-0715:10:42

  李海潮: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我们到武汉时,当时机场几乎都是空的,到驻地的路几乎空无一人,像一个空城一样,我们住的酒店是格雷丝酒店,是被征召的第二天,人员也是不齐的,总经理还在外地,当时的物资供应是很困难的。但是我到那以后,很快接到通知,和酒店留守的同志一起,建了一个工作群,我给起了一个名字叫“格雷丝碉堡”,因为我们知道要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呆的这个地方是一个特别坚固的堡垒,可以很好地应对疫情。实际上在武汉的街道、酒店工作人员努力之下,很快我们的物资供应慢慢就恢复了。非常感谢武汉人民在这个过程中给我们的帮助,包括酒店中的志愿者、司机。在酒店里面,我们挂了一个党旗、一个院旗,这就是我们临时的家。那段日子实际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这里是我们的驻地,我们坐车大概20公里到中法新城院区去工作,那是我们的前线,在前线我们得到了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配合,因为整个工作区域是他们熟悉的环境,所以他们帮我们熟悉这个系统,护士做主班护士,形成了特别好的配合,也非常感谢他们后勤的保障。一些主管领导的电话快被我们打爆了,因为那时候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就算没有临时的解决办法,也会把这个事记住,很快给我们回复,因此那时候感觉大家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所有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个战役拿下,因此我们就像一个战士,在前面作战治疗新冠病人,他们在后方给我们特别重要的支持,所以很快就形成了合力。谢谢。2020-05-0715:18:22

  凤凰卫视记者:

  我的问题是问王贵强主任,您作为医疗救治专家组的成员,参加了诊疗方案的完善更新,也多次参加发布会的解答。和到武汉进行一线救治的同事不一样,您觉得您的战场在哪里?谢谢。2020-05-0715:18:50

  王贵强:

  谢谢记者的提问。首先,刚才院长提到了,北大医院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是“全方位”的,从前方到后方,我们都积极参与到抗击新冠疫情。我个人最早是1月31日,作为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派到安徽指导重症、危重症救治。回来以后基本每天都到卫健委,把前方的各种病例,尤其是把死亡病例进行研判,希望从中能够挖掘出预警预测指标。实际我们说新冠疫情是新发的传染病,大家对它的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包括发病机制都不清楚,刚开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病例的研判,找到一些预测预警指标,在指南里有所体现。这次大家可能关注到了,卫健委组织专家不断更新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从1月15日-3月3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又更新了七版,第一版到第四版,两周更新了四版,反映了新冠疫情是不断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卫健委希望把所有临床经验,包括新的证据、药物的使用证据随时在诊疗方案中体现,指导临床实践。

  我个人也参与了第五、第六、第七版诊疗方案具体的更新,其中通过病例的研判等方式,把很多新的诊疗理念放在了诊疗方案中,比如当时对检测的敏感性,上呼吸道敏感性不太好,出现假阴性,我们从原来的咽拭子到后来强调鼻咽拭子,再后来强调用痰液来进行检测。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对新冠疫情,尤其是重症的病人,预测预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早期干预,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早期干预?就是通过挖掘各种早期的预测阈值指标来进行判断,帮助医生发现病人病情变重的风险,比如乳酸的问题,我们当时在病例中发现一些死亡病例乳酸偏高,持续三五天,病人最后突然死亡,我们就把乳酸的检测和它的价值在诊疗方案有所体现,包括细胞因子,也包括治疗方法和药物,一开始只推荐了几个已经上市的,在SARS、MERS有一定疗效的药物,后来把氯喹推荐上去,已经做了临床研究,初步证明有一定效果。实际我的战场基本就是参与到卫健委一系列诊疗方案、包括恢复期血浆的诊疗治疗方案制定等。同时我们在后方把每一次指南更新后,立刻把它做成一个课件进行广泛培训。我通过各种平台,累计培训5500多万人次医务人员,应该说为新冠疫情的诊疗做了一定贡献。当然,我们还承担了科技部的一些项目,包括大家关注的复阳问题,我们最早提出来,应该关注“复阳”的科学问题,包括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出现,临床转归怎么样,需不需要干预等,科技部这个项目,由我负责牵头,目前仍在进行中。谢谢。2020-05-0715:30:17

  中新社记者:

  在援鄂期间,医疗队能够在前方心无旁骛的工作,想必也得到了后方医院的大力支持,请问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前后方又是如何配合的?谢谢。2020-05-0715:30:39

  王玉英:

  感谢您的提问。的确,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前线踏实的工作,离不开我们医院后方的强大支持,我们并不是孤立作战,是北大医院这个集体在共同战斗。这种支持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更包括精神上的,这种支持使我们感受到我们北大医院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刚到武汉的时候,物资协调还没到位,当时很多队员上白班错过了饭点,下夜班回来的时候,想吃点夜宵,得不到及时解决,当医院后方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从北京运送了大量的生活物资。

  我们医疗队有一名护士的父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天,病情突然加重了,疼得不能吃饭、不能走路,还出现了急性肾损伤,高血糖。医院后方知道以后,立刻安排护士的父亲住院,同时联系骨科进行会诊并及时手术治疗,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在我们隔离结束的时候,护士的父亲已经能下地活动,其他指标也正常了。

  还有院领导及护理部主任每天都要和前方通话,了解队员的情况、病人的情况,和我们的需求,我们前后方是没有距离之隔。

  其实类似的故事还有,我们确实特别感谢医院对于每一位队员的照顾和关怀,正是有我们如此温暖强大的后盾,才有了我们在前线所取得的工作成绩。谢谢。2020-05-0715:33:22

  中国日报记者:

  在援鄂期间,北大医院主要是负责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的救治,请问医院在救治这类患者中积累了哪些经验?给这些患者提供救治的同时,怎样给他们提供心理疏导?谢谢。2020-05-0715:35:55

  李海潮: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组织了一个多学科团队,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多学科团队是我们做好抗疫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因为我们31个大夫中有7位是呼吸科的,3位是重症的,其他所有内科的亚专业都有,包括心脏、消化、内分泌、血液、肾脏、风湿免疫,还有感染科。因为新冠疫情是一个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肺炎,会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个严重的呼吸衰竭,首先是呼吸道感染,会造成呼吸系统的严重损害,而且严重损害会继发一系列多脏器功能受损,这样一个多学科团队在整个重症肺炎的医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我们能碰到的所有问题大家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专业人员去解决。我们去的人超过2/3都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形成一个多学科团队,我们每天都会有例会去讨论病例,同时会定期集中到一起,针对每个病人的问题展开讨论,从专业角度提建议。

  在中法新城院区,我们院长特别申请了会诊区域,每天下午4点钟,北大医学的三个医疗队,相关专家都会到这个会诊区域去讨论,因为它的信息化做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看到病人的信息,包括X线图像等,大家会就重症病人所有的问题展开特别详细的讨论,这也是一个多学科团队的会诊机制。经过这样的多学科团队讨论后会形成一个决策。

  刚才护士长也说了,我们离不开医院的支持,因为我们去的团队是呼吸重症为主的,但也有一些病例可能超出这个范畴了,我们曾经碰到一位老先生,他用无创呼吸机,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下肢单侧出了很多水泡,大家都不理解水泡是怎么回事,马上拍了照片和皮肤科的专家联系,他们解释和缺氧、肢体压迫有关系,很快就找到处理办法,问题就解决掉了。

  我们是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合力。重症肺炎造成了多器官功能的衰竭,如果病人的器官功能维持得很好,通过呼吸支持治疗,能够熬过这个肺部严重损害的时期,慢慢就恢复了。所以多学科的团队对于器官功能的支持会有特别重要的帮助。

  刚才您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心理的问题。大家可能感受到,在疫情开始时,武汉疫情非常严重,病人中有很多家人生病了,甚至去世了,大家会出现抑郁、恐惧等状态,很多情绪交织在一起。我们就碰到一个老大爷,他病得很重,但他不愿意配合治疗,这时候我们就要去做一些思想工作。当时我们队伍中刚好有两个湖北籍的大夫,一个胸外科的、一个呼吸科的,因为他们会家乡话,我们就特意安排每个人隔天一个白班,除了做好自己的临床工作,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和病区的病人去沟通。因为是家乡话,病人听着非常亲切,他们的情绪就缓和了。这样一个“话疗”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特点。

  我也曾经看到一个老先生用无创呼吸机,因为他无法说话,只能打字交流,他说我已经到极限了。我跟他说,咱们一辈子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天了,而且情况越来越好,我们再坚持一下就看到曙光了。实际上这种心理支持特别重要,因为跑一个马拉松,要有一个生存的愿望,这对整个器官功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到后期,很多病人担心出去以后再感染,或者复阳,会不会传染给我的家人和朋友,我们的大夫也是花很多时间跟大家解释。最开始病房的空气是很凝重的,后来在大家不断交流鼓励下,病人的气色也都慢慢好转起来了,大家都变得阳光和积极。这样一个心理支持,在疫情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谢谢。2020-05-0716:14: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医疗队在援鄂期间曾经收到过3封令人非常难忘的信,我们特别想了解,这3封信背后有哪些感动的故事?谢谢。2020-05-0716:14:51

  刘新民:

  感谢您的提问。回想起两个月的抗疫经历,确实特别难忘。无论是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对于医院来说,都是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对于医院来说,经过了抗疫大考,我们锻炼了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培养了一批青年生力军;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是50后、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都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对于个人的沉淀和未来成长都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

  您提到的第一封信,就是我们刚刚到达武汉不久,我们一位95岁的老院长亲笔写给我们的。这位老院长曾于1950年参加了抗击鼠疫、1951年参加北京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1958年支援蒙古国,可以说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战士,更是我们的榜样。我听说,新冠疫情暴发后,老院长的视力已不如从前,就请同样参与过抗美援朝的老伴一字不落地每天把新闻读给她听,而她也时刻挂念着我们前线的队员们,所以就一笔一字地写下了这封信。

  第二封信,是在我们抗疫60天攻坚战的时候,也是我们最艰辛、最困难的时候,医院潘义生党委书记亲自执笔,给我们所有的队员写了一封家书,信中说:“春山在望,最后坚守;佳期可期,医者荣光”,收到来自家里人的鼓励,大家就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样,给了我们力量和自信,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完成抗疫任务。

  第三封信,只有一句话,是一位普通的武汉人写给我们的。正月初六,我们有一个队员过生日,大家在网上给她定了一个蛋糕,但当天武汉天气不好,而且封路不能走车,我们就把蛋糕退了。但送蛋糕的师傅得知是我们的医疗队员过生日的时候,二话没说,拿着蛋糕、冒着严寒,一路走着十几公里,“人肉”把蛋糕送到了我们队员手中,还亲笔写下了一句“致敬,白衣天使”。

  在援鄂期间,我们每天都被他们感动着,我要感谢英雄的武汉人民,我们是一起拼过命的人。武汉的医务人员们是伟大的,武汉的百姓也是伟大的。无论是隔离在家的普通人,还是酒店驻地的工作人员、司机、送餐员,他们都是可敬可爱的。

  我们的第一批医疗队是在大年初二出征的,那一天是北大医院105周岁的生日。105年前的大年初二,北大医院在北京的后孙公园胡同第一天开诊,当时叫“北京医学专门学校附设诊察所”,它也是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医院。建院105年来,我们形成了“厚德尚道”的核心价值观和“厚道”的医院文化,有着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我们的患者和群众的认可。三封来信的内容,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也承载着社会群众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会继续传承并发扬“厚道”文化,为健康中国贡献更多的力量。谢谢。2020-05-0716:15:12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我们了解到此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派出三批援鄂医疗队,一共有135人,其中102人是护士,请问护理人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谢谢。2020-05-0716:19:20

  王玉英:

  谢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对护理的关注。如果说护理工作在新冠肺炎救治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从我们派出的人数当中就能看出来护理的重要性。刚才新民院长和海潮院长也说了,我们在人员的组成方面也体现了专业性和多学科性。呼吸和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占30%,而心脏监护室、急诊监护室的护士各占15%,神经专业和感染疾病专业的护士,各占了将近10%。新民院长刚才说了,我们其他学科的护士也都经过了监护室的培训。在前线,我们护士主要承担患者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在这里我可以用两个词来说,就是“专业”和“全能”。

  对于“专业”,体现在派出队员的护理专业水平,专科护士比例占到近30%。我们都知道,部分新冠患者并发多种基础疾病,我们的专业尤其体现在“多学科护士合作”上,从排班开始,我们每一个班次都有呼吸及重症专业的护士,同时配备心脏、神经及感染疾病科的护士,这种多学科的排班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护士的专业优势、也能全方位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当患者某一个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能够现场及时的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专业性还体现在,我们病房收治的病人不论住院时间长短,没有出现一例压疮,而且从外院转来的有压疮的患者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护理,也都好转了,这种专业性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得益于北大医院多年来培养储备的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引领的专业价值。

  而“全能”,则表现护理技能的全面。我们有呼吸系统、心脏系统,还有神经系统的护士,这些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他们自己的本长,取长补短,每个护士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护理好每个病人。

  除了疾病的护理之外,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在这次新冠疫情护理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经常谈的“同理心”。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故事:我们开病房不久,病区住进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病情危重,当时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每次我来到老先生床边,总是看到老先生静静的躺在床上,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当我问他有什么不舒服的时候,他总是跟我说说“我要出院,我要回家,”别的什么也不说。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很着急,我就和同济的护士长商量,能不能联系一下他的家人,让他的家人跟他说说话,缓解情绪。同济的老师说,老先生住进来的家人没留通讯设备,只留下家里的座机,老先生也记不住家人的手机号,我们就用病房的手机联系她的家人,但是一直没有人接。我跟同济的老师说,咱们每天都跟家里打个电话,同时我们也尽量安抚老先生的情绪。

  几天以后我们再次一起进入病房时,同济的老师就跟我说,“王老师,我们今早刚联系到老先生的老伴,老伴也被隔离了,昨天晚上刚结束隔离回家。”我赶紧说,“快用我们的手机,跟家属联系一下,让老先生跟家里说说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当老先生听到老伴的声音时,瞬间就流下了眼泪。我们一方面安慰老先生说,“爷爷,不要激动,您一定得快点好起来,早日和老伴团聚。”另一面也为老先生感到高兴,在老先生感谢我们的时候,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先生心情好了,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康复出院。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有很多和老先生类似的情况,有的一家人都被感染了、有的与亲人失联了,有的因病痛而焦躁和沮丧,我们在专业护理病情的同时,随时用我们的“同理心”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用护理人员的爱心浇灌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之花。谢谢。2020-05-0716:31:47

  中国青年报记者:

  一些报道称,有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身体功能器官受到了损伤,还有的可能存在复阳风险。我想请问的是,对治愈患者有哪些提醒和建议?谢谢。2020-05-0716:49:56

  王贵强: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新冠肺炎病人有一部分重型和危重症的病例确实会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基于这点,卫健委发布了相关文件,强调对恢复期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尤其在清零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也是“分层救治”原则。比如病人轻型、普通型达到了出院标准,解除隔离标准以后直接居家隔离14天,当时我们在第五版已经有“复阳”病例,所以居家14天的隔离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包括要求病人要有单独房间,要戴口罩,不要和家属密切接触等,实际也是防止可能潜在的传播风险;对一些重症病人有基础病的,达到出院标准,但是有基础病需要进一步救治的,要到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但也有个别的病人很重,动不了,基础病又需要治疗,可以采取就地治疗原则;对重症、危重症的病人,我们强调出院以后一定要密切监测和随访,因为这里有些病人有基础病需要进一步治疗,有一部分可能存在着肺功能逐渐恢复,甚至个别可能会有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问题,所以出院以后,我们希望所有病人都要密切监测随访,出院以后2周和4周都要到医院复查,包括查肺功能、胸片、血常规等指标,希望出院后的随访保证这些病人顺利康复。出院后还有一系列康复措施,很多地区也有中医、中药深度介入,参与到病人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复阳”就是达到出院标准了,出院后又出现核酸检测阳性了。“复阳”的病人可能用“再检出”更合适,也就是说这种病人没有真正的病毒消失,上呼吸道咽拭子、鼻咽拭子查不到,但是下呼吸道在肺里还有病毒,包括我们做尸检,可以看到死亡的病人也有很多的病毒颗粒,提示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病毒存在时间比较长,这和SARS、MERS不一样,这是这个疾病的特点。第二种情况是检测的敏感性还不足够强,现在科技部也在支持提高敏感性检测方法的研发,检测敏感性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比如低病毒水平、低病毒载量的时候,上呼吸道标本就可能查不到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个别病人由于免疫功能比较低下,因为我们知道重症、危重症的老年病人比较多,有基础病,免疫功能是低下的,所以导致持续阳性或者“复阳”,持续阳性的病例也有一部分,尽管不是很多,但是持续阳性我们也要高度关注的。

  基于这种情况,对于“复阳”的病人,第一要隔离,因为是有传染性风险的,尽管传染性可能低一些,但是不能说没有传染性,我们按照有传染性来进行隔离。第二是要密切观察。目前来看,“复阳”的病例整体发生情况在我国初步的数据是5-15%,有的地方很低,才百分之零点几,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总体“复阳”人群不是特别高,但是我们要隔离观察。对“复阳”病例临床的变化,大部分病人是没有症状的,只有极个别的会出现症状,极少数会出现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进展,但大部分病人是很稳定的,隔离观察就可以了。这部分病人我们还在做相应的研究,到底是免疫功能问题还是原来没检出,所以这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总体来讲,对复阳的病人我们不能大意,要进行很好的密切监测。2020-05-0716:52:18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也是王贵强主任第10次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他也在发布台上回答了大家提出的40个问题,为我们介绍了很多权威的医学知识,为大家解疑释惑,再次向他表示感谢。

  今天的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援鄂医疗队介绍了他们的相关工作情况,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都在积极地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再次向他们致敬。

  明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邀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相关专家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0-05-0716: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