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0年5月1日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姜保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援鄂抗疫医疗队领队
王天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
曹照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通州院区综合办公室主任、援鄂抗疫医疗队专家组成员
王 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援鄂抗疫医疗队专家组成员
刘中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治医师、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此时此刻,仍有许多劳动者坚守在病房、街头、路上,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平安。在此向每一位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特别是要向假日期间仍参加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代表,他们是院长、医疗队领队姜保国先生,副院长、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总支书记王天兵先生,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曹照龙先生,护理部主任、医疗队专家组成员王泠女士,创伤救治中心主治医师、医疗队队员刘中砥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来回答媒体提问。2020-05-01 15:00:49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4月30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例,其中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上海5例,福建1例;6例为本土病例,分别为黑龙江5例,内蒙古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上海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82人,重症病例减少3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05例,其中重症病例7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确诊病例16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6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30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99例,其中重症病例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642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74例,现有疑似病例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296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761人。2020-05-01 15:02:00
米锋:
湖北无新增和现有确诊、疑似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616例,其中武汉46464例;累计死亡病例4512例,其中武汉3869例;累计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50333例。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5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6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6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1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1例,其中境外输入115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1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3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29例。2020-05-01 15:03:05
米锋:
4月30日,新增6例本土确诊病例,均与此前聚集性疫情相关。4月份,全国共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1例,其中超过60%来自黑龙江本土聚集性疫情;共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64例,超过1千例治愈出院。另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黑龙江省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提示:要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提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5-01 15:04:1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派出了多支医疗队驰援武汉,我们派出的这些医疗队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在这次救治中的效果怎么样?谢谢。2020-05-01 15:06:02
姜保国:
谢谢你的问题,也谢谢广大媒体朋友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的持续关注和关心。这次整体疫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三次派出国家医疗队,分别在1月26日(正月初二)、2月1日(正月初八)、2月7日(正月十四),最后总体的队员数派出了134名,我们核心任务是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独立接管了一个重症病房,也就是救治重症病人的病区。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也在全院医生护士积极报名申请的情况下,完全按照国家卫健委的任务嘱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救治重症病人,按照任务导向组建国家队。因此这支国家队的整体团队中,会包括我们的呼吸重症,因为是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同时包括了外科重症,也包括了急诊重症,甚至包括了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平时是治疗多器官损伤疾病的,在这次疫情过程中,我们的医生和护士等于是全员整建制到了武汉。这次医疗队中,我们也派出了控感专家,我们医院感染科主任、控感办的主任,参加医疗队到了前线,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同时这里有个插曲,原本并没有选派麻醉师。在整体培训过程中,考虑到重症病人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所以当时请了麻醉科姜华医生为大家培训气管插管,他讲的非常精彩。当然我们团队中,呼吸重症、外科重症的医生,很多人也都是有插管经验和插管技能的,但我觉得,与其现场教会大家插管,还不如让最有经验的麻醉师到前线去。所以我们最后在专家团队中选派了两位经验丰富的麻醉师,事实证明,这两位麻醉师到了现场以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病人插管成功,让病人减少痛苦,同时也保证了治疗顺利。控感科也是这样,到了前线以后,我们需要快速把一个普通病房转化为重症病房,所以控感科主任起到了重要作用。只用了24小时,就完成了将一个普通病房的人流、物流、患者流,甚至洁净区和污染区划分得非常清楚,实现了重症病房的改建转换。
因此这样一个多学科团队,形成了对生命救治的有力保证。我们成功救治了大量的病人,团队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6%。我相信每个医疗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有非常好的科学经验。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经验。我们面对的是大量的重症病人,我们接诊重症病人以后,专家团队在第一时间分析这些病人。从传统的意义来讲,我们关注更多的是肺炎,但是对于新冠肺炎来说来说,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在收治到隔离病房以后,实际上我们解决了他传染病的传播问题。对一个生命个体,他是有肺炎,但同时很多病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病人,大量的老年人带有原来的基础性疾病。我们在分类过程中发现差不多超过一半甚至60%的老年病人都有原来的心脏病,甚至有原来的肾脏病,我们接诊的病人中有11个病人本身就是肾脏衰竭的病人,平时没有肺炎的时候,每两三天就要接触一次透析治疗。所以我们快速把病人分类,把他们分成单纯性肺炎病人,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还有一组就是已经有器官衰竭的重症病人。病人这样分类以后,我们专家团队就非常清晰,把精力投入到哪些病人中,轻症的病人或者单纯的病人,治疗就相对比较简单,我们给做肺炎的治疗,而且这些病人十天左右就基本上能治愈出院了,所以我们更多的精力在投入到那些生病抢救的病人和含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所以这部分分成分类的治疗,早期跟我们的团队和周边的团队进行分享,也得到了大家的共识,确实对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能和大家分享、愿意分享的是,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床边的B超检查,对这次肺炎病情过程中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CT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观察肺部病变的过程,但是CT检查要出病房、回病房,增加感控的风险,同时也不能再多做。所以床边的B超解决了病人大量的平时每次呼吸困难,每次病情转变过程中,伴随着B超的检查,对病情的评估和预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北医三个救治团队,每家一个独立病房,我们本身就是个多学科的团队了,三家医院的专家在一起,就是更大的多学科团队。所以我们的重病病人,每天下午四点钟,我们三个病房会统一在病房外查看病情资料,形成一个最大范围的专家会诊。所以我们每天4点钟是决策性的,每个病人一对一的方案,在每天4点钟,三个医院的多学科专家会诊中形成的,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多个医院、多个学科的专家会诊机制。可以说,北医这三家附属医院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联合诊治疾病的过程,这样大范围对病人会诊的过程,也实现了多学科会诊的体验,总体治愈率达到96%,实现了非常好的结果。谢谢您的提问。2020-05-01 15:21:38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记得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武汉的医疗资源匮乏,援鄂医疗队在出发时做了哪些预判和准备?到了当地有哪些困难?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直到什么时候,这些物资匮乏的情况才有所缓解?谢谢。2020-05-01 15:22:34
王天兵:
谢谢您的问题。就像您说的,其实在疫情暴发的初期,整个物资的缺乏是全国性的,大家都缺,包括人民医院那个时候也缺。考虑到这个时候的武汉一定比我们更缺,所以医院为我们每一位队员都配备了专门的物资箱,包括医疗物资,也包括生活物资,尽量给大家一开始就能够带得够、带得全,能够包括我们的队员到了武汉以后第一时间能够投入到工作。
2月7日,我们大部队百人团去武汉救援的时候,这时候医院已经有了一些准备了,所以就更加尽其所有为队员准备物资,除了每个队员的标配之外,还为公共物资总共准备了将近130箱,包括常用的口罩、帽子、防护服、隔离衣等等这些耗材之外,还有刚才姜院长也提到的,甚至我们临时调拨了一个移动式的超声仪,还有ECMO的整个设备和耗材,还有监护仪、血氧仪等等,都在这次物资储备里面带上了,这样就保证我们去了以后就能够开始工作。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到了武汉以后,还是发现有物资的不足,主要是通过当地的医院,通过武汉同济医院,向政府去申领。除此之外,我们继续依靠我们的大后方,依靠我们人民医院陆陆续续给我们寄了好几批需要的物资。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就是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包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各个团体,在这期间,不管是从国内国外,购置了很多物资,通过各种渠道,运到武汉,运到我们手里,在早期解决了我们物资缺乏的问题。也就是说,虽然有物资的缺乏,但是我们核心的物资一直没有中断。到了后来,3月中旬的时候,其实全国各地的物资就陆陆续续调拨到了武汉,到了我们手里,从根本上解决了物资的缺乏。谢谢。2020-05-01 15:23:54
长江日报长江网驻京记者:
首先非常感激援鄂医疗队为武汉拼过命,谢谢你们!新冠疫情来势凶猛,请问援鄂医疗队刚到武汉的时候是怎样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磨合的?怎样互相配合,共同救治病人?还有一个问题,医院的后方是如何支持前线的?谢谢。2020-05-01 15:25:47
曹照龙:
谢谢你的问题。疫情的防控确实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全面的战争,我们湖北当地的6万多医护人员和我们从全国调拨的4.2万医护人员到武汉和其他城市,和当地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我们第一批医疗队1月26日就到了武汉,当然那时候人数相对比较少,都是多家医院组成一个联队。他们前期的基础,为我们后来的这些医疗常规、护理常规都做了很好的铺垫,包括这个时候也有很多病房的改建,医疗常规的建立,2月7日我们第三批到了武汉以后,三支医疗队整合以后,我们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重症治疗单元。大家也知道,现在虽然我们医院是整建制接管这个病区,刚才姜院长也讲了,我们配备的医生、护士都分工得很明确,但是我们对当地的医疗常规、护理常规不是很熟悉,这样的话,就要和同济医院当地跟我们配备的医生护士密切合作,制定适合现场病房的诊疗常规。应该说,我们两家医院有的用药习惯也不一样,用药种类也不一样,也是依靠同济医院的大力支持,包括一些药物,我们需要用的,他们没有,都会给我们及时调拨,所以这一块是没有问题的。
刚才也讲到了,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多系统的疾病,除了累及肺脏以外,还会累及到心脏、肾脏,还有一些病人60岁以上的,经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所以这一块牵涉到多系统。我们现在把病人集中在隔离病区里面,他其他的病可能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比如我们病区里有扩张性心肌病两例患者,装了起搏器以后,还有肝移植的患者、肝脓肿的患者,虽然我们医院出发的时候也是按照多学科配备的,但是这么专科的问题,我们也是依仗同济医院的专家,邀请他们帮我们会诊,我们要密切沟通,密切合作,才能够保证我们这些患者的治疗。
其实我们接管这个病区还有个特点,刚才姜院长已经讲过了,我们这个病区收治了11例肾衰的患者,这些病人平时都在各个医院做透析,但是这次很不幸,他同时染上了新冠,这些病情是雪上加霜了。大家知道,透析的病人用药很多跟常规的病人不一样,我们用的药有可能被透析掉了,所以对他用药的时机、剂量都要做相应的调整。我们管理病房的主诊医生要和做透析的医生密切合作,才能保证治疗正常的进行。
刚才讲到后方给我们什么支持,针对这些透析的患者,有些病人因为在非常时期,治疗效果不满意,有些对水的每一天的清除不够,所以心功能不好,有些病人我们按照常规透完了以后及他的血钾还很高,这些病人的治疗,我们团队里没有特别对肾衰治疗专科医生,就和我们后方的肾内科,左力主任每天北京都会指导我们对病人的治疗。正是这样的精诚合作,才能保障这些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在治疗新冠同时,保证他透析治疗能够得到充分实施。
刚才讲到,我们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除了当地医护人员以外,加上我们有18支医疗队,还有各省医疗队,在这期间我们组成了战时联合医务处,我也被指派做国家医疗队的临时医务处处长,很多国家卫健委的指令,包括对中药的使用要达到多少,这一块都是通过我们联合医务处的每次会议,把卫健委的精神带到病区里面进行落实。
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每周一和周四都会组织疑难病例的讨论,还有死亡病例的讨论。北京大学医疗队每天都会有疑难病例的讨论。这么多的专家,针对每个危重患者、疑难患者,都希望给他最佳的治疗方案,保障病人的治疗成功。谢谢。2020-05-01 15:32:0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报道,疫情初期很多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极大,想问咱们医疗队到达武汉以后,医疗队员的情绪如何?最开始那段比较艰难的时期是怎么渡过的?有没有为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谢谢。2020-05-01 15:32:50
王泠:
感谢你的提问。我们知道,新冠肺炎是一种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而且传染性极强的传染性疾病,而且武汉又是重灾区,当我们的队员到达武汉以后,对气候环境也不太适应,初次面对这样的传染病,而且有大量重症病人,又远离家人,等等这些因素就会导致我们队员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一开始的一到两周心理压力特别大,有人表现是焦虑紧张,有人表现是睡眠不好等等情况。
我也曾问过我们的队员,有的队员说,当我第一次进入病房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被感染。还有人说,我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操作非常不方便,戴着护目镜,护目镜有时候会起雾,影响我们的工作,都是大家焦虑紧张的方面。我们就开始对队员进行各种严格的培训,而且要一个一个地过关,每次进污染区之前,都要相互进行检查,保证穿戴合格了才能进去。
在病区里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要求尽量两个人同时进入病人的房间,如果碰到什么事情,大家可以相互商量,操作的时候可以相互配合,这样可以保证成功率,减少对病人造成的痛苦。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家的心情逐渐缓解。其实大家可能更多关注我们穿防护服,我们从污染区到清洁区这个过程,要逐层脱防护服,那个时候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既怕污染了自己,又怕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都要求至少两个人同时出来,这样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就能够保障我们每个队员的安全。
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去病房两三次之后心情就平静下来了,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方式。所以有人可能经常提到,说你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我们的医疗队里面,有人推迟了婚期,有人的孩子出生刚刚8天,有人的父母生病住院,但是大家都默默地藏起“小家”的困难,冲到一线去。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个男护士,他出征的时候,女儿刚刚出生8天,他是ICU的专科护士,他觉得去前线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如果他去了武汉,他的女儿和妻子就没有人照顾,所以他觉得不能尽到他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他的妻子也是我们医院的一名护士,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他就义无反顾地跟我们一起去了前线。到前线以后,有一天他得知他的女儿过敏了,所以他自己一个人就非常痛苦,在自己房间里哭了。第二天,他没有告诉我们,就仍然去上班了。但是我们得知这样的情况以后,马上跟医院大后方进行联系,我们医院的儿科医生就主动帮他家的孩子进行会诊,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很多队员真的是默默地舍小家而顾大家,做这些工作,心理的压力肯定会有的。姜院长始终说,我们要保证每个队员的安全,只有队员安全了,才能更好地救治我们的病人。所以每次召开核心组会议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商讨,我们的队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我们优化诊疗方案,优化工作流程,同时我们还会把大家的班后生活安排得更好一些,比如改善大家的饮食、集体过生日,我们也会请我们队员的家人和科室录一些视频,跟他们进行祝福等等。当然,我们医院也同时有心理支持的团队,也会对我们这些工作进行支持,大家有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可以跟后方进行沟通。总之,无论是前方和后方,我们一起努力,来保证我们队员的心理很快进入到一个适应的阶段。谢谢您的提问。2020-05-01 15:35:05
深圳卫视记者:
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过程中,医疗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具体怎样解决的呢?谢谢。2020-05-01 15:36:06
刘中砥:
谢谢您的提问。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在开始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确实遇到过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早期,首先我们重症病房收治的很多患者都是武汉当地的一些老年人,武汉话我们确实听不太懂,就存在一个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跟武汉当地一些医护人员学讲武汉话,这样当我们跟患者交流的时候,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此外,我们在我们的隔离衣上会写上医院的名称、我们自己的名字,还有鼓励的话,方便患者呼叫我们,同时向他们传递我们的专业和关怀。
我们医疗队中也有9名湖北籍的护士,他们分在不同的护理小组,保证每个班次上都有一名湖北籍的护士,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他们可以帮助去沟通、交流。同病房其他一些普通话比较好的病友,也会帮着我们做翻译工作。
除了语言沟通之外,我们跟患者交流中还会加上一些比如手势、眼神,我们最常做的一个动作,就是竖起大拇指,向患者传递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告诉他们,你可以的,加油!
我们接诊的大多数患者,都是非常配合我们临床治疗工作的,但是也遇到个别的患者情绪不好,不太愿意接受治疗。首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非常理解的,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他们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比如说我们收治的一位老年患者,她平常并发症比较多,身体基础比较差,得了新冠肺炎之后,就觉得自己是不是扛不过去了,对治疗的预后非常消极和悲观。我们医生和护士反复地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进行宣教,让她了解到这个疾病的一些知识,缓解她的紧张和不安。同时,用我们病房已经治愈的、好转的病例来激励她,增加她抗击疫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