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新闻

2020年4月29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 宣传司
发布时间: 2020-04-29
次浏览
分享到:

  时 间:2020年4月29日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王建业  国家医疗队领队、北京医院院长

  奚 桓 北京医院常务副院长

  常志刚  北京医院外科ICU副主任

  许小毛  北京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王 霞  北京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点支持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在关键时刻派出了中央指导组,同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并肩战斗,加强疫情防控第一线工作的指导。国家派出340多支医疗队、4万2千多名医务人员火线驰援。

  1月26日至4月6日,北京医院先后3批,共151位医务人员热血出征,驰援武汉,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危重症病房,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00人,治愈率在90%以上。

  今天我们请来了他们的代表:北京医院院长、医疗队领队王建业先生,常务副院长奚桓先生,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刚先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许小毛先生,护理部副主任王霞女士,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提问。2020-04-2915:02:06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4月28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例,其中2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陕西20例,上海1例;1例为广东本土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为内蒙古、上海各1例境外输入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3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27人。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53例,其中重症病例22例;现有疑似病例7例。累计确诊病例166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0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28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647例,其中重症病例5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57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58例,现有疑似病例10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191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283人。2020-04-2915:02:24

  米锋:

  湖北无新增和现有确诊、疑似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616例,其中武汉46464例;累计死亡病例4512例,其中武汉3869例;累计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50333例。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6例,其中境外输入5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29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4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93例,其中境外输入13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11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3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29例。

  4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接近3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0万例,部分国家病例增长较快,对我国“外防输入”带来新挑战,要继续加强航空和陆路口岸防控措施,提高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等能力,守好边境口岸防线。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4-2915:04:1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我们都知道,疫情之初各医疗队都是在大年三十前后出发的,在这么紧急的状况下,北京医院是如何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医疗队的学科组成和人员构成的核心原则是什么?此外我们还想了解,除了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这些必须的科室外,医疗队还包括哪些辅助科室?他们在医疗救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给我们介绍一下,谢谢。2020-04-2915:05:48

  王建业:

  谢谢您的提问。因为北京医院的援鄂国家医疗队在整个赴武汉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是上海队和广东队,我们比他们晚一天。作为医务工作者,除了对职业的敏感性,因为大家都关注武汉的疫情、湖北的疫情,无论是院领导还是医护人员,都已经感觉到恐怕我们要出征了。所以,我们是1月25日晚上8点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国家卫健委的通知,就是大年初一晚上,第一批是去20名,仅仅3小时之内,大年初一就将近640多名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批人。选的原则是第一批主要以呼吸、危重症、急救医学为主,到第二批以后,我们根据疫情的变化,因为第一批和第二批差12天去的,在第一批医疗队先去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或者初步认识到了这个疾病的一些特殊性,所以我们大批人的核心原则是多学科团队,这是从医生的角度讲,救治上我们是以多学科团队。护理上我们基本的原则,除了一般的基础医疗护理以外,凸显了我们专科护理的特色,比如呼吸治疗师,比如专门做床旁血滤的,熟悉ECMO的护士等等,当时我们选择的原则是这样。

  刚才记者问除了呼吸、重症以外,我们医院涉及到的科室还有心脏内科的,这回的用处很大,因为相当多的病人,特别是重病人心脏扩大,心脏问题比较多,还有肾内、消化、内分泌、肿瘤内科、风湿免疫的。除了这些以外,更有特色的一个是放射科,我们去了一位专家教授,是他们放射科的副主任,专门去看肺CT的片子。刚才您问到发挥了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个专家去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不光是把原来的病人、原来的片子,还有病人在别的医院拍的片子,都做了梳理。而且在后面治疗过程中,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随访的片子他都逐一进行筛查,和其他的大夫。到后面,有的病人核酸检测是阴性,但是放射科医生看了以后说他的肺部病变还没有完全消失,不建议他出院,这种情况都有,所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我们治疗的100位患者中,除了4位死亡,其他出院的病人核酸检测转阴以后没有复阳的,放射科大夫有很大的作用。另外是中医科的医生,中医科派了一位主任,他不具体管病人,主要是每天根据病人的情况来给他调理,辅助性进行治疗,加速病人的康复,增加他的免疫力。我们大概的作用是这些,谢谢大家。2020-04-2915:13:50

  新民晚报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援鄂医疗队,当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之后,你们看到当地的医疗机构是什么情况?当地患者和医护人员又是什么状态?你们当时的心情如何?当你们到达当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谢谢。2020-04-2915:14:54

  常志刚:

  谢谢您的提问。我们第一批医疗队是1月26日大年初二抵达武汉的,因为当时医疗情形比较紧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病人多、床位少,我们抵达的同时,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医院刚刚被列为新冠病人收治的定点医院,当时正在日夜加班,加紧改造病房来收治新冠患者。几乎不到24小时就能改造出一个隔离病房,因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不是我们严格的传染病医院,所以我们的病房也很难改造出严格的负压病房,所以只能在普通病房的基础上增加三区两通道的改建,包括在走廊上、病房增加一些通风设施。因为当时病人很多,所以每开放一个病区,几乎我们都在24小时,最多48小时,所有的病人、所有的床位都会收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不仅迅速开辟了大约22个病区,还同时接待了全国23个医疗队,包括安排我们的住所、班车、医疗工作的衔接、病人的管理等等。

  当我们到达时,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在前线奋战了接近一个月时间,所以他们非常的辛苦,但我们看他们的精神状态还是非常的饱满,没有一丝退缩和厌战情绪。关于患者的情况,当时的患者非常多,没有住院的患者还是比较恐惧和焦虑的,主要是自己的疾病得不到救治,而且在家隔离也担心传染给自己的家人,住院的患者一般来说还是比较能配合治疗的,但当时因为新增的病例很多,出院的病人很少,所以患者对自己病情的愈后还是比较担心,没有很多信心。同时我们的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病人自己得的是传染病,所以病人的心理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们的队员当时心情比较复杂,首先队员处于一种紧张的备战状态,大家团结一心,斗志昂扬,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我们顾不上担心和恐惧,只想着尽快熟悉情况,做好准备,与时间赛跑,尽快救治患者。其次,我感觉大家还是有些忐忑和担忧的,因为当时对于疾病的整体情况、传播途径还不是很明朗,每日新增的病例的曲线呈指数上升,所以我们也担心我们的防护物资是否充足,同时很多的救治方法还在摸索之中,另外我们看到一些医护人员感染的报道,当然这些担心随着我们工作时间的延长,经验的增多,各方面措施不断见效,也很快就消除了。

  我们到达时做的第一件事情主要是进行感控培训和病房改造,对于队员来说,因为来的时候特别仓促,我们是在初一晚上接到通知,初二早晨出发,所以其中很多队员都来不及进行感控培训。我们同时还参与了一些病房改造,包括各种管理流程、感控流程、收治流程的制定,还有很多仪器设备要进行调试等等,我们一直在抓紧准备,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并肩战斗。谢谢您的提问。2020-04-2915:19:5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知道很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都是老年人,伴有基础病和其他疾病。根据媒体报道,在疫情期间,武汉救治的最高龄患者是102岁,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救治的最大患者是多大?我们对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抢救方法?谢谢。2020-04-2915:20:52

  常志刚:

  谢谢您的提问。抗疫期间我们收治的病人平均年龄是在60岁以上,其中我们收治的最大年龄患者是92岁。这是一位男性患者,主要是因为发热、呼吸困难和低氧,因为治疗效果不好,从其他的医院转到我们病区来的。老人家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抑郁症,我们知道年龄越大合并症越多,各个器官的功能代偿能力比较有限,危险和意外也比较容易发生,所以愈后相对比较差。针对这个患者,我们医疗队高度重视,每天上午多学科讨论,他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治疗上主要是密切监护,包括病人的饮食、心理、生命体征、器官功能还有各种实验室和影像学的结果。

  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氧疗,包括鼻导管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并进行积极的器官支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同时也配合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新冠肺炎影响了患者慢性病的进展,包括他的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同时慢性病也会影响到新冠肺炎病情的愈后,所以我们体会到,对于老年的新冠患者,我们不仅要救急也要治缓,因为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住院的两周时间里面,慢性病控制的好,对这位老人良好的愈后也非常关键。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多学科诊疗团队的通力协作。谢谢。2020-04-2915:22:1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多学科救治团队中有中医科医生积极参与。北京医院中医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请问援鄂过程中有哪些中医药领域的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谢谢。2020-04-2915:23:56

  奚桓: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王建业院长已经介绍了,我们在组建医疗队时,特别是在2月6日组建第二批医疗队有123位队员时,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一些多学科的建制,其中就有中医科的医疗人员的选派。我们选派了中医科的执行副主任,实际上也就是现在的科室主任,和我们一同前往武汉。在武汉前线,我们中医科主任坚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变化,而且我们积极争取,也得到了同济中法新城院区的配合和支持,我们可以开展中药免煎颗粒的方法来进行处方治疗。大家知道中药的饮片治疗是需要进行煎制的,它形成颗粒状以后就很容易组合成方剂,便于冲服,这样就可以使中医专家能够真正按照中医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达到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地使用了健脾、清肺、去湿、祛痰等多种方法。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我们既用大家已经公认的较成熟的中成药和方剂,我们还更多采用了自己面对每一个患者的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其间,医院每天通过信息系统的统计,我们病区的患者中医药的使用率达到了95%以上,除了极个别重症患者或者是上了有创呼吸机治疗的可能不太适合用中药,特别是方剂汤剂的方法以外,所有的患者能使用的都配合上了中医治疗。中医科专家感觉,在我们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中药的方法对整体的病情治疗,提高治愈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也从患者那儿得到一些反馈,因为大家到现在也都知道,从西医的角度,针对新冠病毒还没有特效药物,我们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都是综合施治的方法,西医也是综合施治的方法,在综合施治当中,中医中药还是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谢谢。2020-04-2915:28:2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首先向台上的医疗队员致敬,感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我们都知道,疫情暴发初期,武汉的医疗资源匮乏,尤其医院病床更是“一床难求”。请问你们在前方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谢谢。2020-04-2915:29:24

  许小毛: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我们在武汉初期,尤其是头一个月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表现是医疗防护物资缺乏,中法医院是新改建的医院,它的任务是收治1200个危重症病人,同时有十几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单位进驻这家医院,可想而知,每天消耗的医疗防护物资是非常巨大的。这是一方面。另外,我们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因为来的都是危重症病人,人数很集中、很多,所以我们会面临监测设备、抢救设备的缺乏,这是我们当时面临的困难。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一是主要依靠中法医院的同时,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后勤保障工作,我们基本上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他们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们非常感谢他们。二是我们去的时候也带了一些防护物资,我们刚开始是带了防护物资的,也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我们在医院的时候,大后方给我们提供了很强大的支援,我们自己家里人省吃俭用,每天2个口罩是限量的,N95只有发热门诊的同事才能戴,其他的是不给的,主要是把最重要的防护物资提供给前线,这也保障了我们前线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另外,针对监测和抢救物资的缺乏,我们医院从大后方抽调了一些物资,包括血气分析仪、有创无创呼吸机、床旁超声心动、高流量,把这些物资运到病房之后,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救治能力,也保证了我们抢救成功。三是社会捐赠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我们有很多社会的热心朋友,给我们捐助了很多氧饱和度监测仪、医疗物资、消毒用品,包括给我们医务人员生活物资,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最紧张的时刻就是第一个月,因为那时候还是在春节期间,有很多工厂停工,所以很多物资那时候确实比较紧张,但我们还是克服过来了,采取了种种办法。谢谢。2020-04-2915:33:57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医疗队员也是普通人,有家人有孩子。想问一下,在重症救治过程中,你们担心不担心会被感染?离病毒那么近,你们害不害怕?医疗队和当地医疗机构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队员的安全?谢谢。2020-04-2915:34:52

  王霞:

  谢谢您的提问。担心肯定是有的,北京医院是直属国家卫健委的三甲医院,每年的患者超过200万人次。但是各个科室很少接触传染病的患者,所以说对于传染病人的救治经验远远少于传染病的专科医院,加之医疗队工作初期,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病毒,工作在陌生的环境,身边是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队员并没有退缩,没有畏惧的情绪,这点要感谢当地政府,同济医院,还有医疗队,尤其是北京医院的大本营,从全方位给队员提供了各种支持。下面我想就院感防护方面做一下介绍。

  一是我们医院专门成立了院感防控的督导团队。这个团队由8个人组成,其中2人是医院感染管理处的专职人员,还有临床护士长,还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护士。院感督导团队重点开展防护培训、工作区和生活驻地的院感管理,特别是在医务人员出入污染区,他们要对防护用品的穿脱进行一对一协助和督导,医疗队还凝练出了“三查”防护制度,即个人自查、队友互查、专职督查。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是医疗队第一时间制定了院感防护的制度。包括病房、污染区、清洁区防护的注意事项以及驻地防护的要求等,重点针对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失效、针刺伤以及医务人员在污染区发生意外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保障人员的安全。而且我们医疗队的院领导不断反复的跟我们强调,医疗队员出入污染区必须双人结伴同行,一旦遇有任何不适,及时处理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也遇到过队员出现过憋气、低血糖等等情况,在应急预案的指导下也都平稳度过了。

  三是从组织管理角度。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队员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如果队员有不舒服我们及时安排他们休息。另一方面,我们每个班次都有备班人员,一旦污染区有队员发生特殊情况,或者是有患者有紧急的抢救,我们随时都会有备班的人员顶的上去。

  四是注重对队员的人文关怀。对于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一些队员,我们会格外的关注,配班时也会选择一些专业能力比较强、各方面比较强的队员跟他一起搭班。通过团队的凝聚协作,我们让所有的队员更有信心和勇气。谢谢。2020-04-2915:37:55

  南方都市报记者:

  据媒体报道,我们这一次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里面有很多成员都参加过非典救治。相比之下,新冠肺炎救治和非典时期的救治有什么不同?难点在哪儿?有什么启示?谢谢。2020-04-2915:39:04

  许小毛:

  谢谢您的提问,我先就救治的问题说一下,护理的问题请王霞副主任来回答。我们队里一共有8位同事参加过SARS的救治工作,他们的经历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他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借鉴作用,另外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大家知道,2003年的非典是17年前了,那时候的防护水平、救治水平更是现在没法相比的。我们当时穿的防护服,可以看到里面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当时更不要说有什么N95外科口罩,没有,穿戴的是两层棉布口罩,当时的防护还是比较差的。

  我们这次的防护和当时比,一是我们的防护做得更加规范,流程做得很细致,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医务人员的防护。我们在做培训时就强调,穿一步要看墙,墙上贴的是流程,脱一步洗手,再看墙,穿脱过程中不断的看墙,不断地看流程,一定要细化这个流程。二是这次的装备,就是我们防护的装备还是比较齐全的,较17年前大大改善,所以我们参加过非典的同事觉得现在的防护是很幸福的,他感觉非常安全。当然,有他们在,我们好几位参加过SARS的老师参加了感控队伍,有他们在,我们也感到有更多的安全保障。

  另外是病情,SARS的病例数一共5千多例,病死率6.5%左右,而新冠在中国到目前为止是8万多,病死率大概是5.5%。当年的SARS主要病变集中在肺上,我们当时就觉得是呼吸窘迫,病死率很高。新冠肺炎主要病情病变的部位除了肺部之外,实际上累及了全身的各个脏器,包括心脏,也有神经系统感染的,包括肾功能、凝血系统异常的,甚至还有报道说,有生殖泌尿系统受影响的,新冠对全身的脏器造成的影响更大一些。

  救治手段方面,和17年前相比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药物方面,我们有很多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另外还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和营养支持的药物,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能力。我们避免了在SARS期间使用的大剂量激素,这次疫情我们没有采用大剂量激素,减少了激素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投入和使用了很多先进的仪器和技术,包括刚才提到的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床旁血滤、ECMO技术,这是最高的生命支持技术。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基本把这些手段都已经用上了。3月3日我们有一个病人,47岁,非常年轻的一个病人,突然间氧和不好了,在救治过程中出现了呼吸心跳的骤停,我们插管上呼吸机之后,这个病人的氧和始终上不来,那时候在我们的驻地,专家团队很快就进行了会诊,然后拍板决定这个病人要上ECMO。决定之后,常志刚大夫带了呼吸科、心脏科、外科ICU的大夫组建了ECMO团队,加班加点赶过来,给病人做了穿刺,历时好几个小时,当我们把ECMO成功的留置在病人身上之后,成功开机运转之后,这个病人的氧饱和度从80%多一下就上到100%,在场的人员都禁不住鼓掌了,大家都非常激动,这个病人救治很成功。到3月11日,病人顺利的脱离了ECMO。我想,这是我们救治手段和SARS的时候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另外,救治的策略也有不同,原来SARS的病人相对比较少,我们建一些传染病医院,典型的就是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传染病的治疗。这次我们也有,包括雷神山、火神山,但是由于病人众多,我们如果把病人居家隔离,他可能会有聚集性的发病,感染家里的其他人,所以这次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我们采取了方舱简易病房的策略,采取了“应收尽收”的策略,我们把传染源隔离在一块儿,切断了传染途径,这也是此次疫情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决策。和SARS还有不同的是,主要是这次4万多医护人员全国驰援荆楚大地,这也是个不同的地方。难点其实也是在初期,因为新冠病人基数大,虽然我们说80%是轻症患者,但20%是危重症患者,这些危重症患者突然间大量的涌向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够了,病床不够了,防护物资也缺乏了,造成了我们非常的被动,给我们的救治造成极大困难,这是我们在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一个难点。在SARS的时候,好像没有这种突然间暴发的情况,这是有所不同的。2020-04-2915:47:49

  许小毛:

  这次有什么感受,其实我在武汉上班的过程中,在武汉的街头,我们看到寥寥无几的公务车,包括医护人员上班的车行驶在武汉街头,我觉得一个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突然间寂静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的社会组织能力,老百姓的纪律性都太强了,为他们点赞。在这次疫情中,我自己整个的感受用六个字来表述:一是感动,有太多感动的事件;二是感慨;三是身为一个抗疫的普通医疗工作者感到骄傲。谢谢。关于医疗护理的问题,请王霞补充一下。2020-04-2915:48:06

  王霞:

  谢谢。本次和17年前的SARS相比,其实我们现在的护理工作增加了更多专科护理的内容,使我们的临床护理救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我们肺康复团队对新冠肺炎进行及时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功能,更好的回归家庭和社会。其实肺康复也是近几年逐渐开始规范开展的,北京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的护理团队,在呼吸治疗师的指导下,运用有效咳痰训练、CT引导下的体位引流技术、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肢体功能锻炼等等,对患者进行早期主动的干预,促进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全面康复,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医疗队救治的100例患者中,其中有1位是已经卧床超过半年的74岁的爷爷,他入院时病情危重,先后使用储氧面罩、无创呼吸机来辅助支持,同时因为他患有食管癌病史,所以不能经口进食,而且咳痰无力,痰液引流的效果也比较差。但是在医疗和护理的精准施治下,患者病情逐渐得到了恢复,随着CT影像的结果逐渐好转,我们康复团队也逐渐开始介入。

  首先我们是为患者进行了四肢肌力、吞咽能力、咳痰能力的评估,我们根据这个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了一个特别全面的康复方案,包含了刚才提到的肢体功能锻炼,有效咳痰和吞咽康复训练。这个病人在住院将近30天以后,他可以双腿站立,并且在两名护士的搀扶下能够下床走几步。这个病人能够走路时他本人非常激动,同时我们的护士们也非常振奋,因为我们厚厚的防护服下的汗水真的是没有白流。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这位老人在出院时不仅可以起身行走,还学会了有效咳嗽,还有正确的进食一些半流质饮食的方法。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近几年专科护士培养力度不断增加,使得我们全国的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重大卫生事件中,护士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专业作用,同时也提示我们,将来可能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的护理人才。谢谢。2020-04-2915:52:51

  人民网记者:

  我想请问王建业院长,您带领150多位医疗队员去前线,前后历经近90天。在此期间您最担心的是什么?您最关注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又是什么?谢谢。2020-04-2915:53:48

  王建业:

  谢谢您的提问。作为领队,我最担心的是队员的安全问题,因为我在我们出征的时候,我面对北京医院送行的职工,面对医疗队员的家属、亲人,我立了军令状,我说我要把我们所有的队员完完整整带回来,我当时讲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这次回来以后,在医院的欢迎会上,已经隔离完了,我第一句话就讲了,我说,我把我们的队员完整带回来了,我对职工讲,把你们的同事交给你们了,我对队员的家属讲,把你们的亲人还给你们了。作为一个领队来说,其实最担心的还是队员的安全,而且我也讲了这个问题,我多次讲这个问题,没有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本谈不上病人的救治,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首位的,特别是我们刚去的时候,如果一旦有医务人员出问题,这个队伍就要全军覆没的,至少短期内大家是不可能上班的,因为大家天天都在一起,一个科室上班,住在一个宾馆,在一个餐厅,乘坐一个电梯,肯定是有这个问题的,所以我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最关注的问题,当时去的151名医疗队员中有79名是党员,所以根据北京医院党委的决定,我们成立了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临时党总支,下面设了3个支部,党总支第一次会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几个问题,除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两个发挥以外,同时提出来五个关注,第一个关注的就是队员的工作,刚才王霞主任已经讲了,我们虽然是学医的,是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但我们不是传染病医院的,防护知识可能比老百姓多一些,但并不是绝对专业的,因为我们的队员除了进过非典病房的8位队员以外,其他人没有进过传染病房。

  另外,新冠肺炎是谁也没有见过的一个病,是一个新的疾病,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在工作上,一个要考虑到怎么去防护,第二个要考虑怎么治疗。在治疗中我们要积累经验,每一个班怎么搭配,是心内科和呼吸几个专家上,还是呼吸和急救医学的上,还是内分泌科和什么科的大夫上,这个工作的问题是我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队员的身体,不光是怕交叉感染的问题,职业暴露,交叉感染问题,因为工作时间长,平时工作中也会有身体的状况。您问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在场的时候,听到我的队员有一声咳嗽,我都紧张,我都会马上过去问,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嗓子疼不疼,因为我们队员里面大家都是医务人员,要不要请呼吸科的谁给你看看,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身体问题很重要。因为时间长,除了感染的问题以外,还有其他问题,身体其他的状况也会有,会不会有拉肚子的,会不会哪有不舒服的,等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其他医疗队都是出现过的,年龄大一点的专家,心脏问题、血压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第三个问题,关注他们的生活。我们多数是北方人,到南方生活,伙食习惯不习惯,饭菜可口不可口,味道合适不合适,这些都是问题,有没有面食,包括带馅儿的东西,生活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去的时候是穿着冬装,很多女大夫都穿着靴子,后来随着天变热,变成春装、夏装了,服装、鞋子够不够,带全了没有,等等问题,都是需要我关注的。

  第四个问题,全体队员的心理问题,精神心理问题。因为刚去的时候大家有恐惧心理,如何消除大家的恐惧,我们队员进病房前我就讲了,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惧比疫情、比病毒更可怕,因为一旦去了病房,你自己很恐惧、很紧张,很容易职业暴露,或者职业暴露以后并没有觉察,因为你很紧张,而且会操作失误,更容易发生问题。开始是要消除大家的恐惧心理,到后期大家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天天都进这种病房,天天都和病人接触,环境熟悉了,病人熟悉了,疾病熟悉了,对这种疾病的规律也掌握了,我们关注的同样是心理问题,不能有麻痹思想,不能松懈,个人的防护是不能松懈的。

  第五个问题,关注队员的家庭。因为出来时间太长了,不可能家里没有一点事情,要是两三周谁都可以克服困难,我们在这期间,有的队员的亲人去世,父亲去世,爷爷去世,其他亲人去世,这种是有的,但是这些队员由于特殊的环境下工作回不去,怎么去关注他的家庭。有的队员的孩子今年要高考,留在家里的配偶辅导不了孩子怎么办,提出来问题,我们通过大后方,通过医院去解决。有的队员的父亲急性心梗,就这么一个女儿,这些问题我们都要随时掌握,通过医院这个大后方,通过在家坚守岗位的同志把这种事情做好。队员亲人去世了,我们帮忙去处理后事,替他尽孝,亲人心梗了,我们的大专家,院领导亲自给做支架,解除这些问题。所以队员能够安全回来,没有发生问题,这五个关注不是我们自己都能做的,有北京医院的大后方,全体职工来共同协助完成。

  我刚才举的这些例子对我来说都是铭刻在心,或者说难以忘怀的,谢谢您的提问。2020-04-2916:00:24

  经济日报社记者:

  此次疫情中老年重症患者居多,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老年重症患者救治方面采取了哪些特色措施?如何降低病死率?在心理支持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2020-04-2916:01:19

  奚桓: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我们北京医院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学在我们医院是临床和科研的一个重点,在长期的日常医疗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好的老年医学工作的团队和理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组建医疗队,特别是组建第二批123人医疗队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前方传回来的信息,根据我们关注的疫情发展情况,想到了要组建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刚才已经介绍过了,包括了很多科室,包括了13个临床科室,我们的护理队伍来自40多个护理单元,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既有影像的,还有中医的,当时在北京主持我们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也关注到前方不断有专家学者提出来,能不能更多用一些胸部CT作为诊断的标准,作为临床判断的标准,我们自然就想到了我们应该有一个影像学的专家,和临床的专家密切配合,日常工作中其实也是这样的。影像专家不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出一个报告,临床专家自己看看片子看看报告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临床和影像专家要经常进行沟通,在一起商量,探讨病情。所以我们组建了这样一个多学科的团队。

  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团队的专家来自于多学科,到了前线以后,我们当时去的时候有这个理念,但是怎么让这个团队发挥出作用,那就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是病区是一个常规的医疗病区,临时改造成的传染病隔离治疗的病区,所以清洁工作区是非常狭小的空间,连个窗口都没有,就是一个过道,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我们需要组织一个联合会诊查房机制,让病区内、病区外,医院和驻地能够实时有机结合在一起,必要时我们还调了远程会诊设备,我们可以和医院的大后方专家团队进行会诊。我们联合会诊查房机制是每天上午定期的,雷打不动,每个医疗组组长、各个专业组的专家共同在一起,逐一梳理病区内的,当时接近50个病人,有的病情简单一点,可能花的时间少一些,有一些病情复杂的,我们就要长时间的关注,经常这样联合会诊查房机制一进行就是2个小时,复杂时有3个小时,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实时和病区联通,当这个病人的病情讨论完之后,实际大家是在进行联合查房,前方在病区里的医生马上可以开医嘱进行执行,提高了我们的效率。各专业的专家都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比如比较早期我们就关注到病人有凝血机制异常的问题,基于多学科团队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们就很早的开展了预防性抗凝治疗,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加强的治疗性的抗凝治疗。这是我们团队比较早开始的。还有炎症风暴学说,新冠肺炎发生以后,引起体内的炎症风暴等等,带来了全身多器官的损伤,有炎症风暴带起来的,有病毒本身侵害带起来的。就炎症风暴本身,风湿免疫科的医生,肾内科的专家,包括血液科专家,他们有临床丰富的经验,我们自己结合日常的工作,结合新冠肺炎的情况,制定了使用抑制炎症风暴反应的抗体药物的使用标准,这是我们自己在那里制定的,而且使用标准是根据病患身上的一些炎症指标检测结果来定的,所以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有据可查的,来开展这项工作,这项工作也是比较早的。举这两个例子反映出我们多学科团队的作用。

  刚才也谈到影像学专家的作用,他不单是要梳理患者转来之前所有的影像我们能够看到的,还要梳理到了新病区以后,在新院区查的影像资料,特别是在病情的变化过程中,对我们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炎症是在加重还是在减轻,这次新冠肺炎,我们在临床包括和几位专家每天讨论病例时都发现一个特点,有些病人看着胸片和CT影像很重,但是好像一般情况还行,这是早期给我们大家形成的印象。在细致病情观察过程中发现,有些病情可能急转直下,这也提示我们,影像的变化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临床检查的结果,所以影像专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了病人痊愈要出院之前,大家可能也熟悉,我们有一个出院诊断标准,不是根据一般的片子判断,它是要有核酸检测、胸部影像CT检测,要结合临床情况,一般情况、全身情况、其他疾病治疗情况等等。所以这时候我们也都是联合进行讨论的,包括影像,我们要逐一梳理,入院前是什么影像,住院期间检查什么样,后来出院前的影像和前期比有没有变化,减轻了没有,减轻了多少,达到了出院标准没有。我们严格把握出院指征,让出院患者能够真正达到标准的痊愈出院,所以我们的病人既没有核酸检测的反复,也没有因病情反复再住院的。这是一个特点。2020-04-2916:08:59

  奚桓:

  再一个方面,我们关注老年人,老年人是多重疾病集于一身,也是多种用药于一身的,日常医疗过程当中,他的用药比较多,我们要关注联合多重用药的问题。在这次新冠救治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就是用药用减法,不用简单的加法,一开始救治的时候,大家能想到的药物、能用的方法,或者一个病情有变化了,这个药是针对这个病情的,那个药是针对那个器官功能的,大家在不断增加用药。但是,静下来分析时,当多学科团队在一起共同商量时就很容易梳理出来哪些药物有协同作用,可以保留,可以调剂量,哪些药物在现阶段不是急需的,就可以减下来,这也是我们在治疗老年患者当中一个比较深刻的体验,也算是我们治疗方面的一个特色。我们提出来,对老年重症患者,我们不但要治急,还要管慢,基础性的疾病要治疗,各器官功能要维护,维护好他全身的器官功能,包括免疫、营养,对战胜这个疾病、治愈这个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坚强的基础。

  谈到了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在武汉,我们是有感而发的,决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阐述。我在第一次进入病区以后,看到患者,我和同事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我们刚去,觉得我们的工作区已经很狭小了,病区很宽敞,因为那是一个新建的医院,2016年才正式开始启用,病区条件是蛮不错的。但是限于它是一个传染性疾病,所以基本上患者也都是在病房里面,没有太多活动空间,也不鼓励患者出来在公共区域、走道里面过多停留或活动,所以他们的活动空间就围绕着床那么小的空间。

  还有,早期很多患者也没看到有治愈的患者出院,还不知道自己的前途,疾病的治疗未来是什么结果,所以大家都是很忐忑的心态。有一点感觉,情绪和气氛比较压抑。我们也看到一些年轻一点的病患可以用手机和家里进行视频,打电话,甚至上网查资料,年纪大一点的这样的活动就比较少。他们可能不太习惯于用现代的通讯手段查阅信息资料。

  再一个,因为是传染病区,很多患者家人属于密接者,他们也在隔离,甚至有的是确诊者,在其他医院进行治疗,我们收治的患者当中都有。他们没有更多的家人,也不可能来到医院给他们提供必须的生活物资,给他们一些陪伴,只能是通过电话关心慰问,很多患者家属是直接打给医院病区的医生和护士来了解病人情况,都感觉家人是安慰,说的都是好的一面,一定要问医生我的亲属怎么样。我们感觉这时候的患者更是一种孤独、焦虑,需要有更多的关心,所以就提醒我们,在我们的医疗护理当中,要更多的加大人文关怀的分量,采取一些既是简单的行为,也能够很好的起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

  比如我们的医务人员自发的带一些生活物资过去,甚至带一些医疗必须物资,比如尿垫,更换的物品带给患者。我们感觉,我们这点滴的小小的行为,给患者带来的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也温暖了他们伤痛的心,很多患者绽放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灿烂的微笑。大家也看到一些报道,我想不光是我们医疗队碰到,很多的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感谢,这也是给我们很多的感触,也鼓励我们有更强的信心战胜疾病。所以每当有一个病患出院的时候,我们把他作为一个病区的好消息,我们是在病区的患者当中广而传之,隔壁房间哪个病患又出院了,所以你要坚定信心,过两天你们几个好了,可以一起结伴出院。所以我们感觉这样的关怀,能对我们共同战胜疾病,让医患并肩协同作战,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行为,也慢慢形成了我们的一个特色。谢谢您的提问。2020-04-2916:14:46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当中,有一些患者病情重,变化比较突然,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最近、接触时间最长,职业暴露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我想请问,在开展护理工作中,我们的护理团队尤其注意了哪些问题?又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2020-04-2916:16:22

  王霞: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我们在开展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关注点,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介绍。

  第一,统筹部署,科学配置人力。北京医院医疗队共计151人,其中护理人员就占到103名,专科护士43名,占比超过了40%,涉及到14个专科。我们在排班时按照老中青搭配的原则,将专科护士,还有第一批有工作经验的13位护理队员均衡分到6个护理组,使其带动整个团队,这样就有利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第二,群策群力,完善制度流程。我们在抵达武汉第二天,院领导带领所有的医疗和护理组长来到接管的重症病区,去看工作的环境,以及我们的工作流程。当晚就开始收治病人,而且在24小时内就收满了。为了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护理团队结合第一批医疗队的工作经验,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护理工作制度,尤其是各岗位各班次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

  第三,强化落实,开展规范培训。护理团队针对我们诊疗指南不断地变化,以及院感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再有就是制度的落实,还有一些专科的操作,比如呼吸机、ECMO、床旁血滤等等这些仪器的操作,我们开展了多批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承担了非常繁重的基础护理以外,医疗队的护理团队还凝练出专科、专业、专人、专案的“四专”服务。

  一是专科,用专科的护理技术打通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抢救,刚才提到的ECMO患者,既上呼吸机又上ECMO,同时还上床旁血滤,这就对我们护理团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专科护士在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科优势和专业特长,比如呼吸治疗师,从ECMO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氧疗、胸部物理治疗、肺康复管理等方面改善患者的愈后,提升救治效果。血液净化的专科护士,通过开展医护人员专业的培训,提高了一线人员血滤设备的操作水平,实现了上机下机的无缝衔接。

  二是专业,将老年护理专业融入老年患者的照护,北京医院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在抗疫工作中我们护理团队也把老年护理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针对老年新冠肺炎的患者,还有抗疫工作的特点,护理团队引入了一个简化版的老年综合评估,我们及时发现老年患者有可能存在的老年综合征,比如焦虑、跌倒、营养不良、衰弱、意外拔管、压创等风险,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我们全程没有发生护理相关的意外事件。

  三是专人,用专人管理的模式强化危重症病例的安全防线。就是刚才许主任提到我们上ECMO的患者,接到这个任务以后,10分钟之内就组建了ECMO床旁血滤的护理专家小组,对这名患者实施专人护理。

  四是专案,康复护理专案助力患者的功能恢复,刚才我提到和非典不同时也已经做过介绍了。

  另外,护理团队还实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提供人文关怀,比如我们会给病区患者提供一些健康的宣教,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并学会在疫情期间释放压力的一些方法。我们还为患者提供家人般的关怀。曾经有一位护士长了解到,一位阿姨是腰椎术后不能弯腰的患者,隔离区因为是没有医疗辅助人员,所以我们护士长亲自备好温水给病人洗脚,让这位阿姨非常感动。

  还有一名老年患者,护士巡视时发现,平时他非常健谈,这次他非常安静,我们连续询问都没有得到他的回应,之后经过细心的了解,老人的老伴因为新冠去世了,他自己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年头。老人家也一直在念叨,我和我的老伴相守相伴快50年了,却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没有机会送她最后一程,老人哽咽却没有眼泪,刚送到的晚餐他连看都没有看。我们明白,患者经过这一重大事件的刺激,情绪肯定是处于最低落的状态,我们尝试让他接纳并宣泄自己的情绪。除了疾病治疗之外,护士还创造条件,让他与同样在隔离中的儿子进行视频沟通,增加一些社会的支持,同时还引导老人关注一些正向的信息,会给他讲一些病愈、康复的例子,每个班次护士都会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照护,经过几天心理疏导,老人敞开了心扉,又可以和我们聊武汉、聊家庭了。老人出院的时候对我们说,新冠让我失去了我的爱人,但是我又收获了来自北京的你们这些亲人。我就讲这么多,谢谢。2020-04-2916:22:40

  米锋:

  谢谢几位专家,今天发布会北京医院的各位专家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的亲身经历,难忘的援鄂医疗的工作。听了之后很受感动,我们也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再次向他们致敬。明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医疗救治的专家组、援鄂医疗队、疾控中心和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就上海的整个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来给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0-04-2916: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