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0年5月13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
嘉 宾:贺青华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
吴尊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施小明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
冯录召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
宋树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督促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懈怠抓好各项工作,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决不能前功尽弃。
李克强总理在7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明确要求,要认真总结和运用好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落实和完善常态化防控举措。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今天我们围绕主题: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先生,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先生、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先生、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先生,请他们就常态化防控方面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大家交流。2020-05-13 15:03:10
宋树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5月12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例,其中6例为吉林本土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上海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吉林本土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55人。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64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69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2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2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0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189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926例,现有疑似病例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790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317人。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8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50例,其中境外输入37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3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4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40例。2020-05-13 15:05:57
宋树立:
5月12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均与此前聚集性疫情相关。目前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但是散发病例引起聚集性疫情风险不容忽视。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
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5-13 15:06:25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生活在逐步回到正常状态。广大网友对于影剧院、旅游景点将有条件开放的问题非常关心。想请问采取预约限流的方式进入影剧院等密闭室娱乐休闲场所的时候,个人应该如何进行防护?影剧院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谢谢。2020-05-13 15:09:00
施小明:
谢谢你的提问。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关于影剧院应该怎么做。
应该说防控常态化并不是和过去正常状态一样,是不一样的概念。在疫情地区,包括中国和全球的部分地区有疫情的情况下,转为常态化以后是有条件的开放,特别要考虑到低风险、中高风险这样的分级考虑。在低风险地区,影剧院开放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
一是做好准备工作。开业前要做好消毒剂、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准备,制定好应急的工作预案,建立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同时考虑要设置应急处置的区域,对员工要加强培训,做好放映前的清洁和预防性的消毒、通风换气等措施。
二是建立网络预约购票渠道。现场要采取非接触扫码购票方式,要推荐顾客采用这些方式。收银台或者等候区要设置一米线的措施。
三是采取预约限流、分散就坐,尽可能座位保持一米距离,这样增加人员的距离。影剧院入口要增加体温测量设备,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检测正常后才可以进入。
四是要保持一些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定时对公共设施或者是高频率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并且要进行记录。物体表面包括放映厅、走廊、3D眼镜、座椅等方面。
五是要加强放映场所的通风换气,如果使用集中空调要保证空调运行正常,特别是要加大新风量的运行。营业结束后要采取一些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的措施。
六是影剧院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同时做好手卫生相关工作。
以上是针对低风险区域开放影剧院。在中高风险区影剧院需要按照当地规定执行,我们建议暂缓营业。这是回答刚才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针对个人防护。我们考虑有四方面的防护:
一是优先采取网上购票或者是现场扫码购票的方式;在现场购票或者购买其他物品时也需要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
二是尽量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影剧院的公共设备或者设施表面,特别要加强手卫生,勤洗手或者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的使用,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臂肘部遮挡口鼻。
三是随身携带口罩,当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一米距离内时要佩戴好口罩。
四是减少与朋友相约观影,尽量自己或者陪同家人观影。在影剧院内不要有过多的交谈交流,减少聚集性谈话。
谢谢。2020-05-13 15:11:0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记者:
我代表央视新闻的网友提问。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请问常态化的防控工作重点和原则是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长期做好和新冠病毒打交道的准备?我们该如何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呢?2020-05-13 15:16:26
贺青华:
感谢你对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关心。当前,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阻击战也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就如何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贯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工作的决策部署,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提出了五个方面20条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措施。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预防为主,做好个人防护的常态化。比如说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制、少聚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方式不仅能够防控新冠肺炎,也能够防控其他传染病,是很好的措施,希望这些良好的习惯变成我们生活的常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二是专群结合,以专为主,做好专业机构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就是要将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基本方略贯穿到专业机构的日常工作,变成我们专业人员的自觉行动,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发现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怎样才能够及时发现传染源?这里对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这些专业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提出要求,这是至关重要的,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必须要有检测能力。大家关注到目前为止还有1300多个县没有发生过疫情。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不是,一定要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束手无策。要科学的划定防控区域的最小单元,果断采取精准围堵,实现对散发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三是突出重点,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分类有序地开放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要根据机构特点认真进行排查,补齐短板,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对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加强个人防护指导,降低受疫情影响的风险。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一方面要推进疫苗、药物的科技攻关,推进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的研发,强化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检疫机构和第三方社会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和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另一方面要发挥大数据的作用,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推进人员有序流动。
五是落实四方责任,使防控工作全面常态化。全面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系统部门的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主体责任、家庭个人的自我防护责任,形成防控合力,促进防控工作的全面常态化。谢谢。2020-05-13 15:17:33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风险等级的调低,人员出行流动限制没有那么严格,方便了人们生活工作,但是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压力,比如近几日吉林舒兰出现新的本土确诊病例,请问到目前为止,疫情传染源有没有搞清楚?在常态防控背景之下,吉林舒兰的疫情启示了我们什么?如何避免个别病例演变成疫情反弹,局部风险上升为全局风险?谢谢。2020-05-13 15:24:05
贺青华:
谢谢你对吉林舒兰疫情的关注。吉林舒兰的传染源调查目前还在进行中,有了结果以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布。当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上平稳可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是一方面各地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复学复课全面推进,人员流动性、聚集性更加频繁,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另一方面,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外防输入压力相当巨大。第三,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在不断地深化。这些的确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黑龙江、吉林、湖北等地发生的局部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我委近期先后向重点地区派出了联络组、督导组,督促指导各地对本地的防控措施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暴露出来的医院感染控制、社区防控、人员防护松懈等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堵塞漏洞。这些新情况提示我们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进入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我们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这是不行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条件。所以需要我们做好应对疫情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里我再强调两点。
一是要按照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五方面20条,督促各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提升我们专业机构的检测检验能力,迅速查明传染源,判定、追踪密切接触者,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至最小单元,有效阻断传播链,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针对散发病例和局部疫情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防范疫情反弹,把疫情消除在萌芽之中。
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强化常态化的防控意识,我们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参加人员聚集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这个小区,这个区域出现了病例或者是聚集性疫情,那么涉及到的社区、涉及到的场所、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地配合专业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详实、真实的有关信息,为防控工作做出我们应做的贡献。谢谢。2020-05-13 15:25:1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重点人群的防控问题也在指导意见中明确列出来了,那么对于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以及严重慢性病患者这些重点人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2020-05-13 15:29:47
施小明:
感谢您对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残疾人和有关重型疾病人群的关注。应该说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从六个方面,包括居家、外出、卫生习惯以及就医、用药、照护。
第一,要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同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外出时要尽量减少人员密集地区,选择人员比较少的地方。通过综合这些措施,维持好体重,“吃动平衡”。
第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挡,尤其督促儿童勤洗手、不乱摸、不吃手、不揉眼睛。同时要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卫生,勤开窗通风。
第三,外出时要尽量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或者自驾车,并且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有一些心肺疾病的老年人或者其他严重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佩戴口罩。
第四,到医院就诊时尽量选择网上提前预约挂号,医院可以实施分时段就诊策略,避免集中就诊,尽可能的缩短就诊时间。对一些在孕早期或者中期没有特殊问题的孕妇,可以在医生建议或者指导下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确定产检间隔的时间。
第五,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者严重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时不能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者经医生评估后可以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的次数。
第六,照护这些老年人或者残疾人群的工作人员,包括照护儿童和孕产妇的人员,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做好手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相应的这些类别的管理机构、照护机构也要做好综合的防控措施。谢谢。2020-05-13 15:30:5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除了刚才说到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以外,常态化指导意见出台后大家对于开会、举办会展活动的议论也比较多,很多人都说前几个月没有开的会议还有会展终于可以开起来了。常态化防控以后对于这一类活动的举办有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能开?对于参会的规模以及会议的人数有没有限制?还有参加会议的人员应该如何注意个人防护?谢谢。2020-05-13 15:37:50
吴尊友: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很关注会议、会展的问题。现在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处在低风险地区,在这些地区各种会议都可以召开,但是需要防控措施到位。如果能够用视频召开的会议还是尽可能首选视频召开。需要现场召开的会议,会议的人数、规模,没有明确的限制,要根据会场的情况,如通风情况和工作需要来安排,安排多少人、多长时间,应该尽可能地开短会,尽可能地缩小人员范围。开会期间还得有一些防范措施,像保持通风,会议代表间保持一定距离,包括就餐时也要按照防控指南来执行。
会展也一样,展厅的通风条件要好,同时消毒措施跟上。会展过程中比如展览的人员和前来参观、介绍的人员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同时要佩戴口罩。只要这些措施到位,应该说出现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小。现在就全国来说,感染的风险还是非常小的。所以会议是可以召开的。讲到会议我顺便提一下,涉及到会议就会涉及到吃饭、聚餐。对于聚餐有什么明确要求和限制?根据对于当前风险的评估,聚餐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一个原则,能不聚的尽量不聚餐,能在户外吃的就不在室内,在室内要注意通风。聚餐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不要喝酒划拳、唱歌吟诗,尽可能地缩短时间。2020-05-13 15:39:06
新民晚报记者:
指导意见提出扩大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实施应检尽检,对其他人群做到愿检尽检,请问如何确保做到这一要求?此外,如何做好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谢谢。2020-05-13 16:03:08
冯录召:
谢谢你的提问,检测问题最近很受关注。快速、准确的检测是疫情防控早发现的一个重要保障。
第一,在对疫情风险、检测能力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扩大检测范围既有利于我们精准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的合理流动,推动全面的复工复产。
第二,扩大检测范围,核心重点是提升检测能力,加快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加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海关检疫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流动性比较大的地区以及边境口岸重点地区的能力建设,并且要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扩大商业化应用。
第三,针对重点人群,实施应检尽检,尽可能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包括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对发热患者、对新入院患者以及陪护人员,海外入境人员要进行检测。针对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以及监所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人员、边防检查人员也要开展检测。
第四,对其他人群实施愿检尽检,优先组织、有序引导做好学校、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复学学生,还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客运场站的服务人员,复工复产单位的新到岗或者返岗人员的检测,这些主要是提升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可能性,为全面的复产复工复学提供保障。谢谢。2020-05-13 16:04:02
凤凰卫视记者:
根据媒体报道,复课以来全国已经出现了有三个学生因为在体育课上戴口罩运动而意外猝死的情况,我想请问一下究竟大家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什么情况下必须戴口罩?谢谢。2020-05-13 16:04:36
吴尊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对口罩戴还是不戴的问题一直很关心,再加上几个学生的案例,大家对这个问题更加关注。有一个原则,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就没有必要戴口罩,只要通风好应该说就是安全的。
先说哪些情况不需要戴口罩,户外宽敞的地方,比如操场、公园、人员稀少的街道,这些地方没有必要戴口罩;另外在家里也没有必要戴口罩;在低风险区的工作场所,像办公室、工地、工厂这些地方也没有必要戴口罩。户外运动时更没有必要戴口罩。大家特别关心的中小学,在低风险地区的学校环境中也没有必要戴口罩。有一个原则,对于不是经常外出出差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的,生活在相对固定环境的,又是低风险地区的,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不用戴口罩。
哪些地方特别需要注意要戴口罩呢?空气流通不好、密闭的地方,封闭的交通工具比如飞机、高铁、地铁、公交车这样的环境。再有封闭的公共场所,比如大家乘坐电梯这样通风条件不太好的地方。特别要注意的还有医院,到医院就诊或者陪同亲友看病,在医院环境中一定要戴口罩。再有公共服务窗口,像超市的收银、银行的柜台这些地方要戴口罩。对于戴口罩问题,大家不要过于纠结,掌握一个主要原则就是通风好风险就小。刚才讲到密闭的地方要特别注意,其他的地方要根据情况确定。2020-05-13 16:04:57
中国青年报记者:
校园防控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校园防控的工作要求,关于校园防控的具体措施和规定可否具体介绍一下?陆续开学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校园防控常态化?谢谢。2020-05-13 16:05:17
冯录召: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学校由于人员密集,是很多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高发场所。近期新冠疫情在境外仍在蔓延,我们内地也有个别地区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所以在学校里要非常注意新冠疫情带来的风险,尤其是陆续开学之后。针对学校的防控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防控制度。学校应该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定专门的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和卫生健康、疾控以及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沟通,形成“点对点”的协作机制。
第二,做好人员管控的要求。开展每日健康监测,尤其是体温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学生的晨午检,对住校学生增加晚检,加强学生因病缺课以及教职工因病缺勤的监测,严禁教职工带病上岗、学生带病上课。另外,要控制校内的人员密度,实施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理措施,如控制聚集性活动,人与人之间保持一个安全的社交距离。
第三,要开展校园的环境整治和师生健康教育。要加强教室、食堂、宿舍这些学生经常活动的聚集场所以及一些洗手间、洗漱间的环境卫生,以日常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不需要天天消毒。另外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要提升它的消毒频次、清洁频次,加强通风换气。对一些教室、教师的办公室可以全天保持通风状态。师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卫生,并且要做好自我防护。
第四,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如果师生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及时向学校报告,采取居家隔离或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的措施。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应该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配合疾控机构等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谢谢。2020-05-13 16:05:37
贺青华:
我补充一点。刚才这位记者很关注校园的防控,刚才冯录召研究员也作了回复。我给大家通报一个情况,为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今天下午三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就校园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给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就贯彻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提出要求。2020-05-13 16:05:58
宋树立:
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的内容就到这儿,明天我们将围绕着方舱医院集中救治工作举办发布会。方舱医院是这一次我们国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项创举,对于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舱医院是怎么建设的,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方舱医院当中是怎么工作的,他们遇到了什么情况、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困难尽最大力量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我们从全国有关地方请来了在方舱医院工作过的医生和护理工作者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有关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明天我们的发布会,谢谢大家,谢谢几位嘉宾。再见!2020-05-13 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