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控

科普文章:早防早治,“胃”你健康

来源: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作者:
发布时间: 2024-04-16
次浏览
分享到:

  早防早治,“胃”你健康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城市人群第三位,农村人群第一位。胃癌与饮食卫生、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多因素有关。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胃癌总体发病率与检出率在不断提高,那么胃癌应该如何预防?胃癌有什么症状?发现胃癌后又该如何去治疗呢?

  什么是胃癌?

  胃癌指的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癌瘤,胃癌分为早期胃癌、中期胃癌与晚期胃癌。其中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可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对于胃癌像其它恶性肿瘤同样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关于胃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了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这也是导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胃癌发病率方面有差异的原因之一。

  胃癌如何进行预防?

  预防始终是控制各类疾病,降低疾病发病率的关键,疾病的防控分为三级预防。目前对于胃癌在早期预防方面包括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而三级预防就是胃癌患者要及时科学就诊。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发病病因的预防。按照目前对胃癌的研究,长时间食用熏烤肉、霉变食物、食用盐腌食品、加工肉、快餐等都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熏肉、熏鱼、烤肉、烤羊肉串等熏制和烘烤食品,控制食盐量,避免长时间高盐饮食;减少“剩饭”食用,降低霉变食物摄入风险;限制食用盐腌食品等。从用药方面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系统使用对胃癌具有自主防御效果。生活习惯方面需要戒烟、戒酒,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通过上述生活习惯与饮食方面的预防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治疗,通过日常的健康体检、早期筛查,便于更好地对癌前状态予以干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取样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依据。根据胃癌的国际共识,针对胃部检查后的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果检查后发现胃窦出现轻度或中度萎缩,此类情况不需要随访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肠上皮化生、广泛萎缩,则需要每3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如果发现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每年随访1次;如果是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则需要每半年随访1次;胃镜检查后发现早期胃癌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病灶的切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诱发胃癌额独立危险因素,日常检查中需要重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筛查。建议30岁以后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部检查,通过二级预防提高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即胃癌的患者及时科学的就诊。目前胃癌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特点,需要综合不同患者胃癌分期、病理类型、患者耐受性、病灶大小、侵犯范围等,采用胃镜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措施。

  总之,胃癌需要重视早期预防,对于确诊的胃癌“不恐慌”,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并视情况选择化疗、靶向药物等,通过综合治疗降低复发,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