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是各类蚊虫孳生、活跃的季节,蚊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等。目前已到了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且随着近期东南亚等地登革热病例明显增加和我国入境人员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的调整,登革热输入我省的风险也在增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广东、广西等省。我省2012年前每年仅有零星(0-2例)登革热病例报告,2012年后病例数增加,呈现小幅波动状态,2019年达到历史发病高峰,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续发本土暴发疫情;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实施严格的入境管控政策,我省登革热呈高度散发态势,每年报告病例数维持在个位数。
登革热好发于夏秋季节,一般在每年5~11月流行。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其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其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面、颈、胸部潮红)、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等。
各年龄人群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从感染风险来看,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基础病患者,以及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是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即使只出现轻微症状,也建议立即就医。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防蚊灭蚊是防范登革热的关键,清积水是防蚊灭蚊的基础。
一、清积水
(一)清除或倒置室内外各种可积水容器。如种养水生植物应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及时清理空调、饮水机托盘等积水;把用过的缸、罐、瓶、盆等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等。
(二)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清理室内外各个角落堆积的杂物和陈旧垃圾;处置废旧轮胎、竹筒、树洞、各种沟洼、地面积水等,必要时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释剂。
二、灭蚊虫
家庭灭蚊可选用电热蚊香液、电热灭蚊片、电蚊拍、防蚊灯等,也可在水缸中放养食蚊鱼等。必要时可使用杀虫喷雾剂对室内外实施灭蚊处理。
三、防叮咬
家庭可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装备;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在外露皮肤及衣服上喷、涂抹蚊虫驱避剂(如避蚊胺、驱蚊酯等),并依照产品说明来使用;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如上午7-9点以及下午4时到黄昏)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等。
四、管理好传染源
做好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治疗。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止输入性病例。
五、做好自我监测和公众提醒
为避免感染登革热,前往东南亚或其他疫情高发地区进行商贸、旅行和务工的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地疫情情况,做好防蚊防护。
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归来后一定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眼眶痛、头痛、关节肌肉痛,或出现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注意做好防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