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68号提案的 意见答复

来源: wjw.xinxiang.gov.cn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8-29
次浏览
分享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新乡市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提案268号

  题目:关于加大社会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升市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
  提案者:吕敏
  界别:民革、民盟、九三、民建
  提案内容:

  心理健康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推测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尤其需要警惕。特别是近期很多市民阳康后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加大社会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升广大市民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我市心理健康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健康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到位。大众普遍认为学习就是文化课知识,学校考试的各个学科知识才是重要的需要学习的内容,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到位。这跟社会以及学校的宣传导向和重视程度有关,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工作逐渐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目前还未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社会风气和氛围。

  2.对心理健康和咨询存在认知偏见。虽然大家知道并接受了心理健康这个概念,但相当多的人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仍有很多认知偏见和误解。一方面轻视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影响,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看不到摸不着,从而不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认为心理问题没什么大碍、随着时间会自然痊愈,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找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有较强病耻感,认为去找心理咨询师是件丢人的事情,心理有问题就默认等同于有精神病,讳疾忌医。没有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会发生恶性事件。近年来新乡已发生多起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3.体系不完善、力量分散未形成合力。尽管从政府层面对社会心理服务建设的关注度逐年增强,但体系的建设需要时间去完善;心理服务工作缺乏相关政策的统筹部署,各职能部门缺少整合协调机制和工作流程;虽然全市很多部门对心理健康工作都有涉及,但各职能部门力量没有得到整合,服务碎片化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4.服务不全面、专业人才少。目前我市社会心理服务还没有建成有效的网络体系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互通机制。线上只有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也跟不上需求;线下面向群体单一,开展形式固定,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通常以考前辅导或心理讲座等方式开展。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且有实操能力的心理工作专业人员较少,主要集中在高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有心理服务人员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实操能力弱,解决心理危机的能力差,很难满足现实需要。另外,对于有需求的市民寻求心理救助和学习提升的途径闭塞,找不到一个合适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

  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各地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各级宣传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创作、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倡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贯穿终生,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

  2.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新乡市是国家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试点城市,不仅有河师大、新乡学院、医学院等具备心理专业的高校资源,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也设在新乡市二附院,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建立和完善市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的基础和保障。全面构建“市-区(县)-社区-学校-家庭”五级心理防护网络,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不仅要覆盖全市,更要兼顾到薄弱乡镇及落后地区,让“立体化”“网格化”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工作机制覆盖全体市民。

  3.要保证心理服务涉及多主体。心理健康服务特别是要做好在校中小学生、老年人和特殊岗位、特殊时期相关人员的心理服务工作,逐步打造形成以公益为基础、社会为补充,覆盖全人群、涵盖生命全过程的心理服务专业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心理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面对青少年群体心理疾病呈高发的趋势,需以家庭为主要抓手,社区、学校作为中间环节,通过与中小学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专业人才入驻、全面心理筛查、“卫教融合”家校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团体辅导、心理体验等活动,让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走进家庭。同时,应在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点,并长期开展老年抑郁和认知筛查,服务覆盖社区全部临界和高危人群。对于流浪乞讨人员、刑满释放人员、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发现不稳定苗头,及时联系心理服务团队提前介入,并及时做好相关人员心理疏导工作,务求化解其心结。

  4.要打造心理服务专业主力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着力优化社会心理服务力量结构,打造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融为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多元化“融格局”。发展医疗机构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向社会广泛招募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将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志愿服务者、乡贤乡绅等纳入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之中。围绕“以持证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为骨干精英,多领域心理工作者为中坚力量,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为基础细胞”的发展目标,全力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主力军,切实把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打造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火墙”。

  5.建设本土数字平台,AI全面赋能心理健康。提高心理服务智能化水平,与新乡市大数据中心筹划搭建集筛查、学习、求助、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服务新乡市市民的“一站式”心理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议市教育局牵头把全市所有相关部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进行全面整合。有序推进心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心理健康宣教、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专项工作提供智能保障。把市民心理筛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心理培训以及家庭教育在平台上进行整合统筹规划,及时掌握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数据并进行跟踪和帮助,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全面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专业化政府性质的服务平台。

  办理结果:B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68号提案的意见答复函

  尊敬的吕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社会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升市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我市2019年至2021年为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以社区治理、学校管理、员工服务、医疗保障四大工作为目标牵引,努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作用。

  一、织密服务网络,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织密群众贴心网。全市13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66个乡镇(街道)、3646个村(社区)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以村为单位建成率96.1%,达到了普通群众身边心理服务支持性环境建设的要求;二是织密校园爱心网。全市3800多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心理辅导室。三是织密职场暖心网。市县两级总工会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聘请23名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为职工群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四是织密医疗安心网。我市3家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均开设心理门诊,全市设立精神科床位1769张,拥有精神科和心理科医务人员1038人;全市开设心理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共24家,拥有精神科和心理科医务人员140人。全市15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

  二、立足人才战略,培养四支队伍

  (一)打造基层人才队伍。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全市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都把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做为关键,着力培养基层工作人员。

  (二)充实专家智囊团队。我市拥有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院心理系等众多专业人才资源,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我市2019年成立了专家团队。2020年疫情初期,我市专家团队火线集结,迅速参与、起草编撰《新乡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编发《心理自助手册》和《新冠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等,供心理援助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进行工作和自助疏导参考。2021年,专家团队参与起草《新乡市洪涝灾害心理援助实施方案》、《新乡市安置点群众心理援助实施方案》,市政府正式印发。制定下发8种心理援助教材及音像资料。联合专家举办70余期网络直播科普活动,总观看人数400万人次,为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缓解汛情疫情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心理压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锤炼心理危机干预队伍。2019年我市制定了《新乡市心理危机干预和救援队伍建设方案》,在全市各行业中选拔心理人才、组建了新乡市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纳入队员61名。疫情期间心理危机队伍经常深入集中隔离点和洪水灾害临时安置点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在我市抗击新冠疫情、洪水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吸纳社会组织力量。我市拥有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师协会、张改叶心理工作室等多支社会性心理组织,活跃成员人数近两千人。我市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心理学研究会、张改叶心理工作室与部分县区签约服务,参与到辖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心理咨询师协会与市教育局、市妇联深度合作开展妇女儿童心理服务工作;心理卫生学会在抗击新冠疫情、洪涝灾后重建工作中,协手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邀请国内知名专家面向群众积极开展系列网络课堂宣传和培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立足行业管理,提升特殊人群服务效能

  (一)聚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积极吸纳志愿者、群团组织等充实儿童之家工作队伍,引入社工组织介入儿童之家运营,心理疏导多层次、多样化与多方位的关爱保护服务,让儿童之家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持续健康发展。

  (二)运用心理方法助力社区矫正。全市13个社区矫正中心均设置有心理咨询功能室,共有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人员177人。根据行业特点,在社区矫正中心、戒毒所等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

  (三)将疏导融入信访,力争 “事心双解”。市县两级信访接待大厅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讲座。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信访工作紧密结合。市、县两级心理咨询专家人才库56人。做好来访群众来访事项的化解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到“事心双解”。

  (四)心理疏导进监所。公安监管支队抽调持有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13名民警组建专业团队,通过日常管理教育和开展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对分管在押(拘、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

  四、立足平安建设,做好重点人群服务

  一是着力开展在校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信息》调查活动,安排开展“七个一”心理专题活动进校园工作,邀请精神卫生专家和心理教育专家为37.2万名师生开展专题心理讲座。打造“新老师”品牌,由247名心理卫生专家和专业心理教师组成,面向全社会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咨询8289人次。

  二是积极做好精神障碍人群心理康复干预。按照“到2025年,开展精神障碍康复的县(市、区)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建成12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依托新乡市精神病医院成立28人心理服务能力专业队伍,2022年依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共开展义诊52余次,为1280余人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发放药物等服务。全市配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机构专职工作人员63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直接服务人员培训3434人次。

  三是扎实做好疫情心理健康工作。针对疫情防控中群众出现的应急心理状况,一是依托二附院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安排心理咨询人员24小时接听,为保证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招募了志愿者,增加了热线坐席的数量,增派更多的专业人员来到热线接听岗位,为处于疫情期间有情绪问题的群众提供了“心灵港湾”,也为处于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暖心汤”。二是广泛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防疫压力大的特点,市卫健委利用网络平台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村医等基层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全市近1万名医务人员参与测评。测评结果反馈至各县区卫健委,由当地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对高危人员进行干预。三是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委托市心理卫生学会邀请中科院专家吴坎坎开展心理讲座,主题为职工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疏导,全市多个市直单位组织本系统本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收听收看。邀请我市心理专家于晶录制《与情绪和压力共处的方法——致防疫人员的心理减压》,唐海波《“抗疫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技巧》课程。四是开展心理“八个一”服务活动。在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普通人群中开展,为每个村、社区配送一张海报、一张卡片、一份手册(《心理自助手册》)、一套书籍(《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指南系列丛书》)、一个U盘,普及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在线咨询平台,开展一场心理培训,经统计共发放心理自助卡片10000张,《心理自助手册》21600本,《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指南系列丛书》144套。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委今年重点立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着力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和部分重点人群筛查。 (一)加强防治知识宣教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等科普知识宣传。普遍提升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倡导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加强人员培训 今年4月14日,市卫健委依托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心理服务技能培训,为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1名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和转诊能力,完善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心理援助服务平台,为全市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奠定坚实基础。5月至6月,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全体医务人员持续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问题识别干预等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大对各级各类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培训。提高其识别常见精神障碍的能力,并及时转诊。对社工、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等开展常见精神障碍照护与家属辅导技能培训。今年6月,我委将邀请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救援专家为我市危机干预队伍培训相关技能,为各县培养心理危机干预人才。

  (三)开展部分重点人群筛查评估登记和预防干预服务

  1. 孕产妇。我们将选取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简查追踪,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

  2.老年人群。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部分辖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和抑郁症筛查。对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由社区医生组织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联系单位及电话: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06

  202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