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卫生的基本功,可是有些人却不能全做到,盖因传统习惯使然。历史上北方干旱缺水,不得已只好少洗刷甚至不洗刷。半盆水,蘸湿毛巾,全家擦擦脸,然后还要用于饮牛。此等窘境,记忆犹新。然而今非昔比,应该讲究卫生了。
常洗澡,最好每天洗澡。即使不运动,体表的汗腺每天也要排出汗汽几百毫升,汗汽含有1%的盐,1%的有机物,都沉积在皮肤上。皮肤上的毛孔也分泌有机物。盐和有机物吸附灰尘,越积越多,就成为细菌、真菌的温床,需要洗澡清除。常洗澡与常洗头相结合,十指挠头发,既按摩了头皮,也清理了指甲缝。
饭后漱口至少有2200年历史。《史记》记载汉文帝下诏问询仓公的医术,仓公汇报了二十多个医案,其中一个是龋齿。他说:“齐地有人患龋齿,我施以艾灸,又调制苦参汤嘱其每日三升漱口,五六天,病愈。其龋齿之患,源自风邪、睡觉张口、食后不漱口。”汉代就提倡饭后漱口,而今许多人饭后不漱口!
不共用毛巾,不共用牙刷、口杯等洗漱用具,可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染,如今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