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

【健康素养66条】系列四十二: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来源: www.xxswjw.gov.cn
作者: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0-07-20
次浏览
分享到:

       
《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二条: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卫生的基本功,可是有些人却不能全做到,盖因传统习惯使然。历史上北方干旱缺水,不得已只好少洗刷甚至不洗刷。半盆水,蘸湿毛巾,全家擦擦脸,然后还要用于饮牛。此等窘境,记忆犹新。然而今非昔比,应该讲究卫生了。


       勤洗手,是要求做饭前洗手、吃饭前洗手、便后洗手、洗脸时洗手。洗手最好学习医务人员的“七步洗手法”:搓手掌,搓手背,搓指缝,搓指背,搓手腕,手掌握着拇指搓,五指并拢在掌心里搓指尖。搓洗指尖最重要,因为指甲缝藏污纳垢,可是有些人却喜欢留指甲,这与健康相悖。


       常洗澡,最好每天洗澡。即使不运动,体表的汗腺每天也要排出汗汽几百毫升,汗汽含有1%的盐,1%的有机物,都沉积在皮肤上。皮肤上的毛孔也分泌有机物。盐和有机物吸附灰尘,越积越多,就成为细菌、真菌的温床,需要洗澡清除。常洗澡与常洗头相结合,十指挠头发,既按摩了头皮,也清理了指甲缝。


       早晚两次刷牙最好。应该外侧、内侧竖着刷,刷够2分钟。手动牙刷每分钟可刷几百下,电动牙刷的刷毛每分钟可旋转几千次,清洁效果更好。细菌导致口腔异味、牙菌斑、牙结石以及龋(qu)齿,必须刷牙,才能清洁口腔。美国牙科医学会认定中国明代弘治皇帝是牙刷发明人,算起来刷牙已有500年历史了。


       饭后漱口至少有2200年历史。《史记》记载汉文帝下诏问询仓公的医术,仓公汇报了二十多个医案,其中一个是龋齿。他说:“齐地有人患龋齿,我施以艾灸,又调制苦参汤嘱其每日三升漱口,五六天,病愈。其龋齿之患,源自风邪、睡觉张口、食后不漱口。”汉代就提倡饭后漱口,而今许多人饭后不漱口!


       不共用毛巾,不共用牙刷、口杯等洗漱用具,可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染,如今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