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新乡市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提案261号
题目:关于后疫情时代防范化解潜在风险的提案
提案者:民盟新乡市委
界别
提案内容:
新冠疫情暴发三年来,我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比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我国后疫情时代的来临。虽然三年来疫情防控取得诸多成绩,但暴露出基层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体系严重不足的问题,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建议按照“建机制、强基层、补短板、筑防线”的原则,从“资金、人员、物资、技术”四个方面,完善基层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体系,防范化解后疫情时代潜在风险。
一、建机制,设立基层医疗专项支持资金制度
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多归属非公企业,影响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议遵循“社会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增加财政投入,设立基层医疗专项支持资金,提升政府的主导作用。中长期发展方面,建议比照疾控中心的管理模式,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期分批国有、国营化。实行财政管理收支两条线,结余部分作为专项支持资金储备。
二、强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支医帮扶方面,鼓励二、三级综合性医院骨干医师下沉乡镇和社区,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医师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时要求具备一年以上或若干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医经历。基层提升方面,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薪资水平;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造血能力,对乡镇和社区医护人员特别是参与过疫情防控的人员在编制、职称、考核、评先、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三、补短板,实行分散化医疗物资储备
建议政府主导,将医疗物资储备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和乡镇(社区)储备分中心,逐步形成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医疗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医疗物资的利用效率。
四、筑防线,提高疾病防控救治能力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疾病防控的基础防线,也是主力军。建议在“定编、定岗、定任务、定目标”的基础上,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和支出纳入政府预算,实现对基层医疗卫生的全覆盖,建立疫情一、二、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为基础。通过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防控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以老人、儿童、特殊岗位人员等重点人群为主,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减少发病、重症和死亡率,建立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
“二级预防”为重点。通过健康体检与核酸、抗原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方面减少重症的发生,改善疾病治疗的预后;另一方面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染和蔓延,降低人群感染的风险。
“三级预防”为补救。对于进入发病期的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二、三级综合性医院进行救治,并结合社区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减少社会面感染。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十三届第一次会议
第261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新乡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防范化解潜在风险的提案”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分发挥了网底功能和健康“守门人”作用,承担起疫苗接种、核酸采样、人员核查、隔离管控、卫生消杀、医疗救治等工作任务,累计排查65岁以上老年人81.77万人,接诊发热患者达到了90%以上,实现了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全覆盖,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最大程度地缓冲了县级以上医院的救治压力,有效化解医疗资源挤兑风险。但正如本提案所述,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建设、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提案从体制机制、人才建设、物资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瓶颈问题的建议。我们认为,所提建议全面并具有高度,符合我市基层卫生发展方向,对于防范化解后疫情时代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推进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的通知》,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建好1所政府举办或公建民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46家,均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8家,其中政府办5家(长垣市、原阳县、封丘县),公立医院领办8家,事业单位领办1家,国有企业领办4家,民营20家。
下步我委将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质量,指导各区分类推进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今年努力实现破局。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实施对口支援全覆盖。全市共有36所二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年共派驻医务人员620人,接诊门诊患者7万余人次,开展手术5100余例,开展各类培训3800余次,切实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实行医师职称评定与对口支援挂钩,2021年11月我委下发了《新乡市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县乡医疗机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确要求“城市三级医院医师聘任中级职称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县级医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医师在聘任中级职称和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
二是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我委联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和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完善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的实施意见》,在意见中明确,“严格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政策,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下同)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自主决定内部绩效工资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中,可提取60%以上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可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设立全科医生岗位津贴、加班补助、值班补助、夜班补助、下乡补助、有毒有害补助等子项目”。
三是优化岗位管理和职称晋升政策。我委联合组织部、人社局、教育局下发《激励引导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的十项措施》,明确“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家人才特别是医疗卫生工作者,在职称评聘中优先申报、优先聘任,免除卫生支农任务,继续教育学分不做要求;初级职称人员可以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中级职称以及上职称人员申报高一级职称可以免于一次业务考试”。《关于完善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在乡镇、社区累计工作25年以上并且现在乡镇社区工作满1年的在岗执业医师,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直接申报卫生系列基层副高级职称”。目前我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830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300人。
下步我委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效,激发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活力,营造基层医疗机构拴心留人的环境。
三、完善医疗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020年我市建立市本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争取资金2115万元,由市工信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卫健委分工负责,建立“生产企业储备+医药物流企业储备”双储备模式,动态储备医疗防护物资、重点救治药品和医疗救治设备共3类48种,各县市区分别建立各自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确保在发生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时,医疗应急储备物资在关键时刻调得出、用的上、起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累计为21家重点医疗机构协调供应紧缺药品12.8万余盒(件),调用经鼻高流量湿化仪、高流量吸氧机、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紧缺医疗器械20余台件,供应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近8000支。联系26家企业捐赠药品、防护用品、医用抢救设备等抗疫急需物资,价值1100余万元。
关于建立以疾控中心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医疗物资储备体系,我委积极与疾控中心对接,经过认真研究,对照职能分工和目前实际情况,从办公场地、人员配备、采购机制等方面均难以承担医疗物资储备的龙头作用。下步,根据提案建议,我委将加强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待条件成熟,实时推动分散化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四、提高疾病防控救治能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委以“三级预防”为抓手,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的底线,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后,新冠感染患者医疗救治等重点工作应对有序,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线下强化健康科普,积极开展新乡市“千人百场”健康科普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已走入60个乡镇,开展健康科普86场,医疗义诊5万余人,医疗帮扶查房1千余例,直接受益群众近10万余人,发放《健康66条》科普书籍3000本、各类健康科普宣传明白纸6000多张,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线上强化健康宣传,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通过新乡日报、新乡市广播电视台宣传我市疫情防控政策、公告倡议、防护知识疫情防控相关稿件5000多篇(条)。利用“新乡卫生健康”“新乡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市卫健委官方网站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360余篇;利用“新乡健康教育”抖音号、视频号制作推送防疫相关视频758个;更新国务院客户端疫情防控信息16次;新乡日报新华社现场云、视频号、融合号等36个新媒体平台先后刊播图文、视频报道6000余篇(条),提高了群众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全面加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打针”的经验做法,由乡镇政府(街道)、村(社区)网格员、接种点工作人员联合通过“敲门行动”、张贴公告、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地毯式摸排工作,逐户宣传新冠疫苗接种政策及必要性,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加疫苗接种,确保应接尽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接种1475.68万剂次,517.31万人。其中,全市摸底调查60-79 岁常住老人863978人,已接种第一剂次857858人,接种率102.87%,全程接种820696人,接种率98.43%,完成加强免疫624843人,接种率92.96%;80岁以上常住老人124789人,已接种第一剂次91813人,接种率85.63%,全程接种75231人,接种率94.64%,完成加强免疫42414人,接种率83.22%。
三是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全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共有45家,其中主城区(含平原示范区)19家,其他县(市)26家,全市日核酸检测能力达35.15万管,不依赖异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情况下,可满足全市核酸检测需要。截至12月6日,全市共完成核酸检测15116.51万人次。其中:主城区共开展全员核酸66轮次,共检测7084.97万人次;各县(市)共开展全员核酸46轮次,共检测8031.54万人次。截至2023年3月1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开具抗原检测共4201次。
四是全面推进“3+N”网格管理。全市共划分为4507个网格,每个网格由政务、警务、社会事务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共同管理,构建起以派出所牵头、1.5万名网格员参与的三级基础信息网格,调动各方面力量,兜底保障疫情防控和社会治理。累计走访排查来新返新人员292万人,管理涉疫重点人员18万余人,动态管控涉疫风险人员53万余人,精准处置涉疫人员触网预警19.5万人次。
五是做好及时转诊重症患者。我委确立三级医院分片包干机制对应关系,组建了城乡联动医疗服务工作队,实施团队式帮扶。通过下沉巡诊、派驻专业人员、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促进重症医疗综合水平快速提升。重症患者超出县级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时,帮扶的三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诊救治。同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分包对应关系,明确转诊流程和就医绿色通道,确定专岗专人,做好重症老年人转诊衔接工作。对养老机构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合并基础病按照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标记为高风险的老年人,直接转诊到三级综合医院。截至2023年3月1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转上级医院人数共809人。
感谢您对新乡基层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基层卫生工作,为加快健康新乡建设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单位及电话:新乡市卫生健康委 03732087918
202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