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 意见答复

来源: wjw.xinxiang.gov.cn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8-28
次浏览
分享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新乡市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提案209号

  题目:关于加快我市中医药发展建设的提案
  提案者:农工党新乡市委
  提案内容: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中医事业已渐入人心,中医治疗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及省市也出台了许多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中医药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使用率低

  几乎每个医院或从事有中医服务的村室、诊所都存在的问题。在特别看重经济效益的今天,医院科室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低是医院领导和职工都不想看到的事实。中药廉价效捷,总体利润不如西药手术,且多数治疗周期较长,多数中医在治疗时,实质上仍是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中医为辅,所以在各级医疗机构就忽视了推广应用。

  (二)中医子弟不学中医

  过去,人们喜欢推崇祖传中医,世代相传确有中医学术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优势,但近年这种家传现象越来越少。从事中医的医生中高中毕业的子弟,很少有人愿意报考中医院校,因为报考学习中医毕业后,能够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合格中医的周期较长,而现在人的生存工作压力较大,面对薪资待遇水平较低的专业,意愿不强。

  (三)传承教育的局限性,只求保护,不思竞争

  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中医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阻滞。

  (四)中医从医资格制约中医水平的发挥

  《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的学历者,方能参加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大量的医师均没有这种学历,基本上是学徒出身,考试通过率低,造成大量的中医师失去了行医资格。只能以乡村医生的较低资格从事中医治疗活动,从而影响了中医技能的发挥,更是影响他们的医疗水平的提高提升。

  (五)民间中医的无序发展影响整体水平的提升

  民间中医的来源有的是祖传的技术,有的是个人的爱好,也有得到过高人的传授,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大多是先靠着自己的探索摸索学习,很少有条件有系统地学习,整体的提升,由于没有更多的学习交流的机会,他们的自身水平和技能发展空间就更加有限,从而也影响了我市中医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六)民间中医的无序管理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由于民间中医自身发展的原因以及没有证照登记,全市民间中医的底数不清,在管理层面上没有专业的组织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监督培训,在家实际的从医过程中不能大胆地发挥作用,有的偷偷摸摸无证行医,有的因为医疗纠纷终止了发展,有的因为行业部门的监督处罚终止了从事医疗卫生这些活动。

  二、加快中医药发展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建立中医药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机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西医协同机制,确保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建立中医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的疾病防治机制。

  (二)要强化宣传教育,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

  通过在各种新闻媒体,特别是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以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农村和社区加大开展健康教育的力度,在中医院、中医馆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

  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实际,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四)要坚持“治未病”理念,让民众在心理上认可中医

  中医药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辩证地开出药方。

  (五)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提高特色中医发展能力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六)要实施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要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为每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二是要落实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及执业管理办法,规范带徒授业和医术传承活动。支持中医(专长)医师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在医疗机构注册执业,鼓励个体开业行医。建立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考核评价制度。三是要抓好中医青苗人才培养计划。组织评选市、县级名中医,建设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积极培养有代表性中医传承人,建立中医医师带徒制度。四是构建符合中医规律的绩效标准,建立以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质和量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以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思维、临床能力和工作实绩为重点,完善中医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中医药人才奖励制度。

  (七)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体现临床医疗价值的中医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含医院制剂、新型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在国家颁布的中医诊疗规范之外设定服务项目、数量限制。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经费。在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等方面,对中医医疗、中药产业、中医养生养老和健康旅游等项目给予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三是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县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医药统筹管理机制,组织协调全市中医药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监管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09号提案的意见答复函

  农工党新乡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中医药发展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我市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关于“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的建议

  早在2022年2月13日,新乡市疫情指挥部就印发《新乡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医药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确保中医药早期干预、全程使用、全面覆盖,做到中西医协同,减少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减缓重型向危重型发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是启动全方位参与疫情救急处置机制。建立中西医协作指挥机制,成立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置中医药防控救治组。完善中医应急协作机制,建立中药应急保障机制,做好中药物资储备,保障中药配送。二是做好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工作,全面落实中西医结合救治机制,规范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做好定点保障中药精准服务。三是推进中医药康复服务。四是抓好中医药预防干预。

  二、关于“要强化宣传教育,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的建议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家部门举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以国家活动名义强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采取多种表现形式,促进中医药产业事业向前推进。既是成果的助推,又是科普的前沿。

  新乡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自国家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启动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已经在各县(市、区)启动多轮“中国中医中药新乡行”活动,特别是在2018年中国中医中药新乡行启动仪式上,我们邀请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余海洋、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俊德和国医大师张大宁参加。大型中医义诊体验活动有包括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在内的40多家医院和100多名中医专家参加。中医药文化展示有包括同仁堂、健民药房、百泉药都在内的十多家药业公司参与。

  “中国中医中药新乡行”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以县城大型义诊活动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三、关于“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的建议

  由国家中医药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提供中医药保障。

  目前,我市市、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其中辉县市中医院、长垣市中医院、原阳县中医院已经达到三级中医院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提供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人才配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实现全覆盖,推动中医药服务、健康知识普及实现全覆盖。

  四、关于“要坚持治未病理念,让民众在心理上认可中医”的建议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中医发展始终,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服务内容丰富,手段方法多样,效果明显,为人民群众的繁衍生息和身心健康发挥了独特作用。

  国家中医药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治未病”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老百姓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度及欢迎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各类服务提供机构“治未病”服务量明显增大,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数量明显增多。但近年来,养生保健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养生保健广告、书籍、产品泛滥,夸大效果和不科学的宣传较多;医疗行为与非医疗行为界定不清;部分非中医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假冒中医之名,混淆视听,造成一定的市场乱象,损害了中医的形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医药养生保健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大民众的中医养生保健常识缺乏。

  目前,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将继续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开展适用于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使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技术的整理工作,形成技术目录及操作规范并推广应用,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对社会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中医预防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关于“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提高特色中医发展能力”的建议

  现代化“新中医”是相对于古代、经典-传统祖国医学的一种广义称谓。其特点是遵循中医几千年积攒的理论基础,按照诊断、药物、治疗等板块分布,在当代的医疗活动当中不断摸索、开拓与创新,从而验证,完善,添补祖国医学的精粹宝库。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一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医药教育整体水平,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二要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打造中西医结合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诊疗,“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逐步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体系。同时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实施名医堂工程,实施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工程,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

  六、关于“要实施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建议

  2020年6月28日,新乡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要实施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包括:1.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为每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培养3名以上西学中人才。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2.全面落实考核执业规定。落实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及执业管理办法,规范带徒授业和医术传承活动。支持中医(专长)医师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后在医疗机构注册执业,鼓励个体开业行医。建立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考核评价制度。3.鼓励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抓好省级中医青苗人才培养计划。按规定评选市级名中医,建设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到2023年培养20名代表性传承人。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4.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构建符合中医规律的绩效标准,建立以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质和量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以中医经典理论、辩证思维、临床能力和工作实绩为重点,完善中医药人员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中医药人才奖励制度。

  目前我市已经开展西学中、中医(专长)医师考核、青苗人才培养计划等。

  七、关于“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2020年6月28日,新乡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包括:1.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体现临床医疗价值的中医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制定相应医保支持政策,提高对二级以上中医院的支付额度,治未病服务项目、医院中药制剂等逐步纳入报销范围。对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级别同病种同费用原则。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病种等实行按人头付费、完善相关技术规范等方式,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大病救治等定点医疗机构。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含医院制剂、新型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不在国家颁布的中医诊疗规范之外设定服务项目、数量限制。2.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各级财政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探索设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在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土地供给等方面,对中医医疗、中药产业、中医养生养老和健康旅游等项目给予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3.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医药统筹管理机制,组织协调全市中医药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各县(市、区)也要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并充实工作力量。

  目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科成为承担全市中医药工作的组织机构,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建立,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正在得到完善,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正在完善。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卫生健康委2029645

  202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