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新乡市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提案257号
题目:关于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社会群体心理影响的建议 提案者 界别 穆俊林 医药卫生 提案内容:
【案由】
新冠疫情对我们的考验已经不止于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层面。据媒体报道,近日,网上出现 “幻阳症”的说法,一些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新冠感染的诸多“症状”。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这部分人受周围环境影响或者接触相关信息太多,而导致较强的自我暗示。他表示,如果通过专业意见的解释能够减轻焦虑,放下担心,就无大碍。“新冠疫情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在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中全球很多人都可能面临着焦虑、抑郁、失眠以及社会交往的问题等等。”陆林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道。数据显示,全球约有超过十亿人受不同程度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会给我们的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影响”。
医护人员、儿童、老年人等都是疫情相关精神问题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一项来自21个国家,共涉及97333名医护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中有21.7%在疫情期间有抑郁症状,22.1%的人有焦虑症状,21.5%的人提示有创伤后应激症状。儿童由于居家上网课,学习效率较低,缺少同伴交流以及受到家长长时间的关注,也会表现出焦躁,易怒。部分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老年人,容易产生疑病现象,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对疫情过度担忧,引发焦虑抑郁。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政府、专家等合作共同加大相关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普通民众的健康素养水平,降低群众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疾病的产生。
【建议】
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升全社会精神心理服务能力,推动针对人群的常态化、规范化的精神心理分级诊疗模式。
首先,要重视精神心理学科的建设,加大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疗网络,实现在所有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所有地级市设立精神专科医院或精神卫生中心,县级市除专门的精神心理科和人员外也需配备相应的诊断治疗设备等。
其次,需提升基层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乡镇和社区能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让更多精神心理问题能在基层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得到治愈和康复,提高精神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有必要组建相关专家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纳入专家力量,决策时应当听取专家组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领域专家应秉着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在相关问题上积极发声,对大众进行客观、真实的科普,缓解群众焦虑与压力。
办理结果:B
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第257号提案的意见答复函
尊敬的穆俊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社会群体心理影响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近年来,我市利用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契机,以社区治理、学校管理、员工服务、医疗保障四大工作为目标牵引,努力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服务,发挥了安定疫情造成的社会心理的重要作用。
一是织密服务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全市13个县(市、区)综治中心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66个乡镇(街道)、3646个村(社区)建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全市3800多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心理辅导室。我市3家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均开设心理门诊,全市设立精神科床位1769张,拥有精神科和心理科医务人员1038人;全市开设心理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共24家,拥有精神科和心理科医务人员140人。
二是立足人才战略,培养服务队伍。我市拥有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院心理系等众多专业人才资源,为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我市2019年成立了专家团队。专家团队参与、起草编撰《新乡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编发《心理自助手册》和《新冠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供心理援助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进行工作和自助疏导参考。2019年我市在全市各行业中选拔心理人才、组建了新乡市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纳入队员61名。疫情期间,干预队伍经常深入集中隔离点和洪水灾害临时安置点进行心理干预工作,在我市抗击新冠疫情、洪水灾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扎实做好疫情心理健康工作。依托二附院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安排心理咨询人员24小时接听,为保证需要帮助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招募了志愿者,增加了热线坐席的数量,为处于疫情期间有情绪问题的群众提供了“心灵港湾”。广泛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测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重、防疫压力大的特点,市卫健委利用网络平台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村医等基层人员开展心理测评,全市近1万名医务人员参与测评。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委托市心理卫生学会邀请中科院专家吴坎坎开展心理讲座,主题为职工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疏导,全市多个市直单位组织本系统本行业职工积极参与收听收看。邀请我市心理专家于晶录制《与情绪和压力共处的方法——致防疫人员的心理减压》,唐海波《“抗疫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技巧》课程。开展心理“八个一”服务活动。在乡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普通人群中开展,为每个村、社区配送一张海报、一张卡片、一份手册(《心理自助手册》)、一套书籍(《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指南系列丛书》)、一个U盘,普及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在线咨询平台,开展一场心理培训,经统计共发放心理自助卡片10000张,《心理自助手册》21600本,《突发应急事件应对指南系列丛书》144套。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委今年重点立足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着力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人员培训和部分重点人群筛查。 (一)加强防治知识宣教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等科普知识宣传。普遍提升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的认识,减少偏见与歧视;倡导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加强人员培训 今年4月14日,市卫健委依托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了基层医疗机构心理服务技能培训,为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1名心理服务工作人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对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和转诊能力,完善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心理援助服务平台,为全市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奠定坚实基础。5月至6月,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全体医务人员持续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问题识别干预等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大对各级各类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培训。提高其识别常见精神障碍的能力,并及时转诊。对社工、护理人员、患者家属等开展常见精神障碍照护与家属辅导技能培训。今年6月,我委将邀请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救援专家为我市危机干预队伍培训相关技能,为各县培养心理危机干预人才。
(三)开展部分重点人群筛查评估登记和预防干预服务
1. 孕产妇。我们将选取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开展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简查追踪,为孕产期妇女提供专业支持。
2.老年人群。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部分辖区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和抑郁症筛查。对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由社区医生组织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预防和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大规模疫情虽然结束,但是疫情留下的许多问题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生活。我们将结合您的宝贵意见,积极改进,不断完善各项措施,持续推进我市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向好发展。
联系单位及电话: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06
2023年5月22日